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陆文虎:对莫言说三道四的人先去读莫言

2012年12月14日 11:2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莫言视频截图

  12月12日晚,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主办,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智慧东方——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在河北廊坊举行。10位文化界名人获本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称号,其中九人亲临现场捧得了象征人文理念的“人文杯”。刚刚领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缺席,他当仁不让获评今年的“文化人物”,远在瑞典的他在VCR当中谦虚地表示“愧不敢当啊”。

  陆文虎代莫言领奖:对莫言说三道四的人先去读莫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该算是2012年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事件,这项关于“中华文化人物”的评选当然不会把他给忘了,身在瑞典的莫言也成了10位获奖人当中唯一未到场的,通过视频莫言笑着连称“愧不敢当啊”,之所以如此谦虚,他解释:“因为我觉得比我做的贡献大的人有很多很多”。莫言委托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陆文虎代他受领“人文杯”,而他通过视频表达了自己获得“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的感谢之情。作为莫言“战友”的陆文虎多年来从事文学评论,对于莫言他丝毫不吝溢美之词,“有些作家可以写很多作品,但当我把他的作品抽象出来的时候发现都一样,可能每个故事编的不一样,但里面都存在一个公式,提纯以后发现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可以往里套。但莫言不一样,他的每一个作品都刻意地不重复自己。虽然他的写作量非常大,但不是为了凑数,每部作品都相当有才气。”而且陆文虎强调莫言迄今为止的作品都仅仅是在写他20岁之前的东西,“他现在57岁了,后面还有37年的东西一个字还没有写过,所以我觉得他一直在思考,他读过很多书,对古典、国外的书都涉猎很多,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对于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莫言也有他的很多批判,但现在还没有表达,我期待他能表达出来”。最后他建议对莫言说三道四的人先读莫言再说,“要想说清楚莫言的事情,去读莫言的书,一本一本读他的书,你就会体会到艺术冲击力,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他还是无名之辈时我们就从他的作品里感受到了文学上的冲击”。

  管峻:书法暂时还不需要保护和申遗

  刚刚在11月就任中国书法院院长的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青年书法家管峻,是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评典礼上最年轻的获奖人。他十几岁开始习字,在没有老师指导,没有纸墨的条件下,全凭内心喜爱,开始了自己的艺术追求生涯。他对汉字书写、书法艺术和中华文化传统都有深刻理解,并不懈追求,用坚持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获得“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管峻感慨良多,他回忆自己从小喜欢写字,虽然没有家传、没有老师,因为一个城里来的陌生人看了自己的字,说他长大可以成为书法家,于是“书法家”成为他的梦。如今这个梦实现了,今年他还成为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中以楷书走进方正字库第一人。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对管峻及其书画有这样的评价:“多几个管峻这样的人,将是中华复兴的吉兆。”尽管现在身为“院长”,但他坚持自己最大的长处是把自己的笔管好,“我现在不坐班,还是用大量的时间来写字,写字跟其他事情不一样,一定要有量”。面对现在年轻人习惯用电脑打字、而一提笔就容易忘字的现象,管峻坦言:“我有一些作家朋友也跟我说这个问题,平时都用电脑,一提笔很多字就写不起来,不过好就好在书法目前还比较普及,国家也比较重视,将书法列入中小学甚至大学的教材,至少我认为书法目前还不需要保护,还不需要申遗。”对自己得到这个奖,他说:“这个奖不是像影视明星得的那种奖,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

  郑小瑛:教我们的观众热情鼓掌安静地听

  作为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郑小瑛一直是中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郑小瑛当年在自己将近七十岁、完全可以颐享天年之际,不计较任何条件,接受了厦门市领导的邀请,主持了我国第一个不占国家编制的厦门爱乐乐团的创建。

  对于如何培植高雅音乐的土壤她颇有体会,“有的时候我们的音乐会上出现不文明的现象,真的让国外音乐家很挠头,其实不是我们观众不礼貌,而是我们观众不知道。在过去时代我们的戏园子气氛就是热闹喧嚣的,但在西方,要告诉大家,舞台上的演员你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方式就是热情地鼓掌,安静地听。如果你将这种文明带到生活中,就会影响生活中的文明。我在厦门,每场音乐会我都说,也允许孩子们来听,因为不让孩子来,就意味着把年轻的父母也拒之门外,但我会告诉他们如果孩子闹就请带他先出去。”

  德德玛:为牧民的孩子打开一扇音乐之窗

  对于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来说,2012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今年是她从艺五十周年,也是她创办“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十周年纪念。德德玛的老朋友、歌唱家李双江在颁评典礼现场讲述了这位“草原女神”的两段故事。1998年,德德玛在演出中突发脑溢血,却坚持把歌唱完,谢幕后昏倒在地。右半身瘫痪的病痛并没有让德德玛放弃歌唱,九个月后她重返舞台。2002年,她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招收有音乐天分的牧民孩子,为他们打开一扇艺术之门。德德玛回忆起十年前,创办“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的初衷,一度眼含热泪。十年前,一个蒙古族小姑娘找到德德玛,希望考取中央民族大学声乐系,但考试后,她的专业课通过,试唱和音乐理论却没及格。正是女孩对音乐的渴求促动德德玛创办了这所学院,“没有想到民办学校这么难,因为交通的缘故,很多有天赋的孩子需要帮助才能实现音乐梦想。颁给我的奖其实应该属于帮助过学校的好心人。”

  陈薪伊:戏剧是文化,不是娱乐

  陈薪伊从事戏剧事业六十多年间,已经创作导演了近百部戏剧,其中种类繁多,涉及话剧、歌剧、京剧、音乐剧、儿童剧、地方戏剧等类别,她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特殊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如今,已是七十多岁高龄的她仍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今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而60年间,被人艺授予“荣誉导演”称号的只有陈薪伊一人。现场陈薪伊导演说,“中华文化人物”的称号令她不忘肩上担着重任,也让她感到这62年没有白做戏剧。同时,陈薪伊对戏剧娱乐化做出批判,她说:“戏剧是文化,不是商业,不是娱乐。娱乐不归文化部管,归工商局管。”

  颁授典礼上,人们追忆了作家、书法家黄苗子,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学者南怀瑾,表演艺术家陈强、张瑞芳和李默然7位在2012年度驾鹤仙去的文化大家。

  记者 张艳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