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莫言谢绝“大师”名头的分寸与担当

2012年12月17日 14: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拿了诺奖的莫言回国了。对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莫言也不希望现在与得奖之前有什么变化。得了诺奖后,舆论中有人开始称莫言为“大 师”,更有人把莫言形容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作家。在机场简短接受采访时,莫言给予了否定:“永远不敢称‘大师’。‘大师’这个称谓有它内在的含义,谁要 是叫我‘文学大师’,我会觉得暗含讽刺意味,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够。”

  20多年前,莫言的伯乐、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徐怀中就断言,莫言具有大师潜质。如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成为文学大师似乎是顺理成章。莫言作品最主要的英译者葛浩文就这样评价过,莫言是“寓言与幻象、多重叙述和风格变换的大师”。但是莫言却谢绝文学大师的称号,并 明确表示“喊我大师是讽刺”,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是一种清醒。获得诺奖是文学殿堂中一次华丽的文学“加冕”,同时也是一种压力。调查显示,获得诺奖之后的作家基本上难再有佳作,莫言清楚 地知道这一点,因此他说过,“诺贝尔奖对作家来说往往是一个‘死亡之吻’,很难再出好的作品。很多作家一旦获奖,就陷入繁琐事务中去,影响写作。我尽量避 免这种结局。作家最重要的不是开会和接受记者采访,而是写作。”如果心安理得接受大师称号,躺在大师的称号上优哉游哉,也许很难写出更好的作品。

  这是一种谦逊。莫言在创作上“独断专行”,但生活中极其谦逊,甚至活得有些“窝囊”。12月6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说,“我 父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莫言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仍然是农民的儿子。”从中可见,莫言的确很淳朴,这是一种可贵的淳朴,与一些 人爆得大名之后得意洋洋、傲慢不逊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一种聪明。莫言获得诺奖之后,有不少质疑甚至挞伐之声。有人认为他不够格,有的认为他不够尖锐,还有的认为他太幸运,如果他能获奖,中 国至少有十多名作家应该获奖……这些质疑也许正常,但对莫言来说,有些不够公平。而莫言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谢绝大师称号,也许使那些质疑者特别是过度找茬者多了一些无趣。

  这也是一种警惕。毋庸讳言,这是一个大师匮乏的时代,民国以降的大师渐渐凋零,让人在仰望中黯然。但这又似乎是一个大师如过江之鲫的时 代,出了几本书就敢称文学家甚至文学大师,画了几幅画也敢以国画大师自居。大师多如牛毛,实际上是对真正大师的侮辱,是对大师称号的亵渎。大师称号的贬 值,使大师称号有些臭不可闻,真正有水平的人或堪称大师的人对大师称号避而远之,再正常不过。

  季羡林先生生前曾表示,希望“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顶桂冠指的是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季先生的自谦一时传为美谈,更让人思索良久。我们这个时代确实需要大师,大师多多益善,但是为何真正的大师这 么少?真正接近大师的人为何谢绝大师称号?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为何热衷于戴上大师的帽子?

  莫言谢绝大师称号,这是一名作家的分寸与担当。问题是,他想谢绝就能谢绝吗?君不见,有太多的人、企业和部门正在排队过度消费他,正在夸张地给他戴上各种廉价的高帽。如果尊重莫言,就别过度消费莫言;如果真正善待莫言,就从培植大师生存的良好土壤和空间做起。

  秦淮川(江苏 职员)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