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普作家预测世界末日:50亿年后太阳吞噬地球

2012年12月20日 13:5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因一部美国科幻大片《2012》而兴起的“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就在明天。进入12月,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变得特别忙碌。他曾经花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了一个讲演,为的就是把所谓“玛雅预言”的真相呈现给大众。在月初的一次公开讲演后,他的手机短信、电话不断,几乎全都是媒体记者在追问玛雅历法和“世界末日”。

  昨天,在做客本报接受独家采访时,他对记者说,“末日谣言”一个过后还会有下一个,他的目的并非仅为这次辟谣,而是更想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科学的认知态度”。

  梳理玛雅历法,担起天文学家责任

  3年前,看完《2012》,卞毓麟和几位天文学家就有一种预感:这个来自玛雅历法的“末日预言”肯定需要澄清,而天文学家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因为制定历法本就是天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玛雅历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跟随影片的说法,他开始了自己的探究。

  美国的科幻电影之所以拍得好,就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科学细节的支撑。然而,电影总有其艺术夸张与变形的部分,这往往滑出科学的界限。卞毓麟希望通过客观、真实地介绍玛雅历法,让陷入“末日错觉”的公众从误区中走出来。

  他查阅大量资料,逐渐看清了事情的实质:电影用“末日”偷换了玛雅历法某个周期结束的概念。

  玛雅人同时使用三种历法:祭祀采用260天为一年的卓尔金历,平时生活采用365天为一年的民用历,而长纪历则用来记载一个很长的周期。

  这个周期有多长?玛雅人把1天称为1金,20金为1乌纳尔,18乌纳尔为1顿,20顿为1卡顿,20卡顿为1白克顿,而13白克顿称为1纪。因此,玛雅人的1白克顿是144000天,1纪就长达1872000天,相当于7200卓尔金年,或公历的5100多年。

  “历法,本是出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而制定的,为的是合理地计算和记录岁月的流逝。或者更通俗地说,历法是人类用来‘数日子’的方法,世界绝对不会因为某种历法没有提到它而终结。”卞毓麟说,其实所谓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无非是旧的一纪结束,要开始新一纪的循环,“就好像过完12月31日,便是次年元旦。”

  所谓的“预言”,和预告、预报不同

  还原玛雅历法的真相,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面对“末日谣言”,卞毓麟还必须回答两个问题:难道世界没有末日?凭什么说2012年12月21日不是末日?

  在逻辑上,这两个问题更加困难。年近70的卞毓麟认为,从古至今,落空了的末日“预言”不胜枚举。究其根本,因为它们都是在穿凿附会,缺乏因果关联、逻辑关系,而且没有基本事实的支撑。

  “我们应该分清所谓的‘预言’和预告、预报的区别。”卞毓麟解释,预告是指人类完全掌握了一个事物的规律,能够准确预测事件的发生,比如日全食,天文学家可以精确地告诉世人,在哪一天、什么地方,将会发生日全食,时间可以精确到秒;预报则是人类部分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作出未必完全准确的预测,比如天气预报等;而所谓的“预言”则在本质上脱离了科学基础。

  太阳活动增强会产生更多的中微子威胁地球?其实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根本“不愿搭理”地球与地球上的生命。明天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对于近地小行星,国际小行星中心早就组织各国天文学家对它们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真正的险情,人类就会提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例如,发射火箭、在它近旁引发强有力的爆炸,迫使其改变行进方向。

  同时,科学家早就做过推算,小行星撞击地球,要造成全球性影响,其直径至少要10公里,速度在每秒40公里以上。1908年的通古斯事件就是一个直径60米的小行星闯入地球大气层,在西伯利亚上空8公里爆炸了,而人类依旧安然无恙。

  世界有没有末日?当然有。卞毓麟介绍,从天文角度来看,我们的太阳正处于壮年,再过50亿年,它将步入老年,变成一颗红巨星,迅速增大的体积将会吞噬地球——精确了解、推断出恒星的整个生命周期,正是20世纪天文学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可现在有必要为50亿年后担心吗?不必了。卞毓麟认为,更重要、也更迫切的是,人类必须好好审视自己的行为,想想如何爱护地球。须知,核战争、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人类必须好自为之,严防自己制造“末日”。就此而言,不仅每个国家,而且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

  撕去伪科学的“科学外衣”

  美国天文学家、科幻小说家卡尔·萨根曾说过,对于这一类没有明确证据的事物,不存在相信与否的问题,一切的推测与结论都应基于事实证据。卞毓麟非常欣赏这句话,因为它简单明了地宣明了科学的认知态度。

  “为什么‘末日谣言’总喜欢借用天文的内容?因为对于常人来说,宇宙有着太多神秘、未知的东西。”他也在不断思考为何“末日谣言”总会有市场:人们对于未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好奇,并由此激发求知欲,而另一种则是恐惧。“末日谣言”正是利用人们对未知的这种恐惧,引人走入歧途。

  他在回答“明天末日会否降临”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可信的‘末日’”——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和道理,你还是愿意相信末日来临,那可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记者 许琦敏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