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汉学家白亚仁:莫言获奖提升中国文学国际影响力

2013年01月18日 16:06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1月13日中午1点多,成都新华文轩一间英式装修的精品书店内,金发碧眼的白亚仁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手持一份打印稿,边看边修改。“他在做功课,一会儿要和文学爱好者们交流。”书店经理杨柳青说。

  正犹豫着是否过去打断他,这时白亚仁站起身来,走向书店咖啡间一角的书架,上面陈列着莫言、余华、韩寒等的书籍,这是书店专门为来听讲座的读者准备的。白亚仁把这些书籍仔细地扶正,码整齐,像是在整理自己家里的书架。然后,他笑着对记者说:“阅读、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是我的乐趣。”

  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中国文学

  白亚仁是英国人,现为美国加州波摩纳学院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12年前,致力于中国明清小说研究的他,休假来到中国,在北京的书店里买了一本余华刚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黄昏里的男孩》。小说深深地吸引了他,读完后便萌生了将它翻译成英文的念头。“小说反映的是现实的中国社会,我觉得美国读者会感到新鲜,比如代沟、婚姻中的危机等,这是普通美国人更容易认同的问题。”

  这本小说集虽然在10年前就翻译完毕,但追求市场价值的美国出版商却把它压了下来,准备等待最好的问世时间。作为一个业余翻译者,白亚仁并不在意,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其它中国文学作品。

  翻译《黄昏里的男孩》后,白亚仁认识了余华,并成为朋友。2007年,白亚仁又翻译出版了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之后,出版商希望他能翻译韩寒的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和杂文集《青春》。在读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后,白亚仁并不看好这部在中国炒得很热闹的小说,而是选择了翻译杂文集《青春》,还专门从网上找到韩寒的其他杂文,汇集成白亚仁版韩寒作品集,命名为“我们的时代”。

  应有更多的中国作品被翻译

  下午2点,演讲正式开始,成都的文学爱好者问题不断:“莫言得奖的价值是什么?”“余华的新作什么时候完成?”“西方人喜欢看什么样的中国作品?”白亚仁以其独到的见解一一作答。

  “如果今天的活动安排在去年初,我可能会说,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现在情况已经明显改变了。”白亚仁介绍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升了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如今,白亚仁的翻译取向也发生改变:从小说转向随笔和杂文。在参加中国作协的相关研讨会上,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外国人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动机,是想多了解中国,让他们通过小说接触一个虚拟的中国,还不如让他们接触一个离现实更近、非虚构的中国。”

  他说,如今在美国,出版社对中国作品的出版更积极了,还尽量想办法推销和中国有关的书籍,不仅有汉学家在翻译,许多在中国生活的专业翻译家也忙碌起来。

  令白亚仁高兴的是,《黄昏里的男孩》很快就要正式出版了,“因为出版商认为,中国作家作品热卖的时机已经到来。”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