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宁自杀也不诬告他人 当场血流满面吓住酷吏
前面说过,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一生坚持原则不动摇。这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他引起皇帝关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关。有两位将军,一个叫权善才,一个叫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知道后勃然大怒。你到人家老爸坟头上砍树,人家能不愤怒吗?何况还是皇上的老爸。高宗下令,一定要严办这两个人。
案件交给狄仁杰,狄仁杰按照律法条文一审,认为应该免官。高宗一听就气炸了:“权善才砍昭陵的树,是使我陷于不孝的境地,必须杀头。”狄仁杰据理力争,保住了他们,他先给皇上戴高帽:“人都说劝谏皇帝难,我看要是碰到桀纣那样的昏君就难,碰到尧舜那样的明君就不难,我今儿觉得跟您说这事应该不难。”
“您看人家汉文帝,有人偷了高祖庙的玉环,文帝一定要把这人满门抄斩,执法大臣坚持按律法只能处死盗贼本人,最后文帝不也答应了?您再看人家曹丕,当年一个大臣劝谏他不要向河南移民,曹丕不听,这个大臣上去一把抓住曹丕的衣襟,曹丕最后还是答应了。今儿这事我要是劝不动您,我都羞见前人了。”
然后再晓以利害:“您今天为了一棵树杀两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怎么评价您?我今天坚持原则,是为了不让您以后被人戳脊梁骨啊!”高宗让他搞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干脆耍个赖:“我就是想杀这俩人,你今天给我来个法外施刑如何?”
狄仁杰一听,冷笑一声说:“律法是您制定出来的,就要遵守,哪能随便改变,朝令夕改,那天下岂不是要大乱?您非要法外施刑,行!那干脆就从今天开始好了。”气氛越来越紧张,皇帝气得不得了,大臣们吓得不敢说话,皇上有高血压,把皇上气出个好歹你狄仁杰负得起责吗?
狄仁杰上司张文瓘手里拿着笏板,使劲朝着狄仁杰挥动,那意思是:行了,别说了,下去吧,皇上都急眼了。狄仁杰还是不管,硬顶。最后还是唐高宗让步了,他说:“卿能守法,朕有法官。”你能如此坚持原则,我有好法官了,于是命令史官把这事编入史书。然后授予狄仁杰侍御史的官衔。唐高宗这人真是不错,性格是软了点,但是气度还是比一般皇帝强。
这件事使得狄仁杰第一次走进了武则天的视野。当时唐高宗高血压日趋严重,病重时连眼睛都暂时失明了。武则天帮助处理一些政务,这人绝顶聪明能干,处理得很得当,高宗对她很放心,由此开始将一些决策交给她去做。《资治通鉴》说武则天这时候“权与人主侔矣”,意思是权力和皇帝一样大。那么狄仁杰的举动,武则天自然是看在眼里。若干年后在任命狄仁杰为宰相的诏书里,武则天是这么说的:“雅达政方,早膺朝寄。”意思是狄仁杰很能干,早就担当朝廷重任了,可见她很早就开始注意狄仁杰了。
权善才事件后,狄仁杰再去奏事,唐高宗一见他就赶紧答应,还跟他说:“卿得权善才便也。”意思是你知道我为什么答应你的奏请吗?因为权善才那件事我服了你了。换句话说,狄仁杰在皇帝那里都有气场了,一过去皇帝就被他的气场拿住了。
狄仁杰在倔强之余,也是很懂得灵活变通的,并不教条。比如说,当时有个现象——“儒门不愿持宪”,就是有一些儒生不愿意当执法官,有杀气嘛。但是狄仁杰做过大理寺丞、御史等法官,不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都很善于断案。他就不受那个教条的束缚,假如你怀有仁爱之心,不去做实际的工作,怎么能救民于水火?狄仁杰一生什么事没遇到过啊,但是他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使得自己的政治理想能最终实现。
狄仁杰一生遇事除了会拿捏事情的“度”以外,更明白做人应该坚持底线不放松。武则天时期大行酷吏政治,狄仁杰也没能幸免,被投入监牢,酷吏威逼他,让他承认谋反,说这样可以免死。狄仁杰被迫违心承认了,只有保住命才能有机会翻盘。可是酷吏们见他服软了,又让他当“污点证人”,诬告另一个大臣,这下子触动了狄仁杰的为人底线:自污可以,你让我诬告他人,办不到!于是狄仁杰选择了自杀,以头撞柱,血流满面。人倒没死,但酷吏们都吓住了,再也不敢难为他。作者:于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