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能否根治腐败?学者:二者关系不大
最近,一项名为“光盘行动”的活动引起许多网友的支持和追捧。所谓“光盘行动”,意为“吃光盘子里的东西”,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全球平均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6秒钟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如果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浪费5%,就可救活超过400万的饥民!”
在“光盘行动”中,网友们援引行政机构、调查机构、媒体等发布的数据,指出“中国每年要浪费价值2000亿元的粮食,而这些粮食可以养活2亿人。”有数据指出,中国家庭中平均有10%的粮食被浪费了。而公款吃喝、商务宴请、个人宴请、大学食堂等都是粮食浪费的重点区域。
在一项关于浪费和饥饿的数据对比中,网友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尚有1亿多贫困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的有8124.2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面对铺张浪费成风的现实,这一提议引来许多人的赞同。支持者认为,“食物是民之根本,节约是民族美德”,网友们在网上晒出自己吃干净的盘子,也成为一种风尚。
当然,也有人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提倡节约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解决腐败和浪费的根源,不在节约问题上,而在如何调整制度建设”,浪费只是现象,不是原因,节约不仅要吃光盘子,还要找到原因。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陈及说:“提倡节约、提倡理性消费本身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当前问题的根源是腐败,与消费观念关系不大。”
公款吃喝不是浪费是腐败
北京晨报:“光盘行动”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赞赏跟进,您怎么看这个行动?
陈及:从避免浪费上讲,这样的提议和行动没有问题。节约是美德,应该提倡。但从公款吃喝上讲,则应该有另外一种判断,公款吃喝不是浪费的问题,而是腐败问题,即便是只吃一粒米,也是腐败,因为这是化公为私的行为,是在挥霍纳税人的财产,甚至可以说是在洗钱——把纳税人的钱洗到自己的胃里。
北京晨报:许多网友认为,节约可以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多帮助,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陈及:我也看了一些网友的论述,其中一些数据的推算,不能算严谨。比如说每年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2亿人,中国总共13亿人,浪费的怎么可能养活2亿人呢?这些数据大多是抽样调查的数据加以推算,但是不能用北京、广州这样浪费严重的大城市去推算所有的地方。而且,有一些网友说的质疑我也认可,节省下来的粮食真的就能到那些没饭吃的人手里吗?
陈及:节约要真正做到帮助穷人
光盘行动中,提及的公款吃喝能否简单地归结为浪费?而浪费和腐败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提倡节约是否又能改变大吃大喝的现象?
陈及说,“国家严禁公款吃喝,其根本是制约腐败现象。而把腐败看做是浪费现象,是不合适的。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义浪费的问题,如果是腐败,就不是浪费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允许,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规则。而对于个人的消费行为,提倡可以,但只要不违法,则不应该过多地干预。”
同时,“光盘行动”提倡的节约下来的资源,能够帮助处于贫困饥饿中的人们?这一话题也成为大家议论的重点。陈及说,“节约和帮助穷人,本身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需要的是转移支付的通道,需要的是社会保障的机制。”
光盘行动提倡理性消费
北京晨报:提倡节约的人认为,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在今天正在消解,您怎么看?
陈及:节约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美德,其实全世界都是如此,不论古今,节约都是被提倡的道德。即便在今天,世界上大部分人还是赞同节约的,各个国家的富人吃饭,也没见谁就特别铺张浪费的,只有花别人的钱才不节约。
北京晨报:对于节约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评论者有不同的意见,从经济学上分析,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陈及:节约和经济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经济增长需要很多的基础,长期的增长,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如果和节约联系在一起看,那么可以有这样一个逻辑,把节约下来的财富用来投资,以此增加消费能力,其最终还是要提高消费能力。通过创新、技术的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方面,则和节约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
北京晨报:有人提出节约可能会引起消费的萎缩,是否如此?
陈及:是不是多浪费,农民收入就高了?这显然不可能,农民收入和收成、物价、经济状况等有关,并不是多浪费了农民收入就高了,也不是节约了收入就少了。所以,我觉得光盘行动,应该提倡和推广的是一种理性消费的理念,但是想用它来解决腐败、公款吃喝等问题,还不够。
浪费源于发展畸形
北京晨报:浪费现象的产生,和物质的丰富有关系,是这样吗?
陈及:当前社会浪费现象严重,和经济发展的畸形有关,我们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是体制上仍旧有缺陷。现在社会上的风气,其实往往是特定的针对官员的,是公权力的掌握者,利用公权力化公为私的行为,用国家财产、纳税人的钱满足自己的享受。这种现象和公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有关。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时代,只要公权力不受制约,就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是基本的规律。
北京晨报:那么“光盘行动”可以改变这种现象吗?
陈及:改变的根源在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通过法律法规去约束公权力的使用。就我们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强调这个问题,三令五申,为什么还有?因为法律法规的建设还没有跟上。所以真正的矛头在公款消费上,各种公款消费的盛宴,把国有资产变成个人的享受和消费,国家现在提倡的反腐倡廉也是针对这一方面,这是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现在全世界对于公款消费的张力都非常大,如果不加抑制,可能就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个人行为不宜干涉
北京晨报:有批评者认为官场的腐败浪费现象已经蔓延到社会中,比如个人宴请、婚宴等浪费也很严重,您怎么看?
陈及:这两者很难相关,个人宴请,也未必就浪费,世界上很多富人,他们吃饭请客,也未必就是铺张浪费的,除了和公权力勾结获取不义之财的宴请。当前社会上不少富人生活铺张奢侈,他们之中,不少都是借助权贵,获得财富的增长,这种增长是不可思议的,钱是依靠攫取而来,不合理的致富,当然不会节约。
北京晨报:“光盘行动”更多是基于个人消费而言,对于个人来说,提倡节约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陈及:提倡节约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问题不在于个人消费,比如说“打包”的问题,不打包的人,可能是因为卫生的原因,特别是一些宴请中,人员很多,可能觉得有卫生上的隐患,所以不会打包回家。同样的道理,在国外,用过一遍的油都要倒掉,不倒掉可能就会被投诉,这是否是一种浪费呢?再如快餐店,上午的快餐卖不掉,放到下午就要扔掉,这是否是浪费呢?所以,对于个人行为,可以倡导,但如果不是违反法律法规,不宜多加干涉。
物质转移靠社会分配和保障
北京晨报:“光盘行动”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每年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2亿人,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算法不合理,您怎么看?
陈及:这两者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网友们这么说,更多是一种宣传的方法,有助于人们认识到浪费严重性。但严格来说,节约下来的东西,和转移支付之间没有必然的通道,有人多吃多浪费,和有人没饭吃是两回事,即便是不浪费,也没有通道把这些东西转移给没饭吃的人。比如说常有蔬菜烂在地里,水果烂在树上,没人采摘;牛奶倒在沟里,是因为价格太低,拉到收购站去卖,还不够运输的成本,所以干脆就扔了。但从来没有听过把那些东西给吃不起菜喝不起牛奶的人,没有这样的通道。
北京晨报:那么,如何才能有转移的通道呢?
陈及:这是一个社会分配和保障的问题。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办法和机制,我们只要学习就可以了。比如说增加转移支付,对穷苦人群进行更多再分配上的倾斜,比如说加大教育的投入,让他们的后代可以有机会也有能力改变自身的处境,再如,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等。
晨报记者 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