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诗人雷抒雁临终仍心系文学 赞莫言获奖绝非偶然

2013年02月21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张中江)著名诗人雷抒雁遗体告别仪式21日上午举行。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白描称,雷抒雁的离开,给当代中国诗坛留下了巨大空缺。

  当代杰出诗人、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雷抒雁,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2月14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21日上午,雷抒雁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当日北京天气阴冷,但并未阻住送别雷抒雁人们的脚步。记者看到,悼念雷抒雁的花圈密密麻麻,摆满了告别厅外道路的两侧。大厅外高悬的横幅写着“抒雁走好”,两侧挽联颇为生动,分别是“光光溜溜来潇潇洒洒活”和“坦坦荡荡写从从容容走”。厅内循环播放著名演员瞿弦和朗诵的雷抒雁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第二道门上方则是“诗魂永在”,挽联为“大雁去矣声犹在”、“小草萎兮春又生”。

  记者看到,距仪式开始还有一小时,已有上百人聚集在告别厅外等候。一位老人手举写有《小草在歌唱》的纸板,声情并茂高声背诵,引来不少人观看。9时30分,人群开始步入告别厅,送诗人最后一程。厅内高悬雷抒雁的遗像,老人安卧房间正中,身前是三位孙辈所送的心形花圈。送别者默默致意,敬献花束,时间不长就堆得很高。告别仪式持续一小时左右结束。

  生命最后时刻仍心系文学 大段谈莫言成功非偶然

  作为雷抒雁的同乡、多年好友,白描这些天一直在为他的后事奔忙。白描表示,雷抒雁是1月18日住院,自己和同事19日就去看过他。平时雷抒雁说话时都反映敏锐,但那天他非常虚弱,口齿已经不清楚。白描和雷抒雁交往多年,熟悉他的表述习惯,还能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生命最后阶段的雷抒雁,依然在考虑文学问题,还大段谈到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雷抒雁认为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界值得高兴的事情。莫言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关注人,写人的命运。

  白描认为,雷抒雁是个奇迹。他2003年12月做了直肠癌手术,当时已61岁的他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好好保养身体。但他的文学创作又飞跃上了第二次高峰,一年写一、两本书,包括散文、随笔和学术性很强的关于《诗经》的文章。他的诗歌写作也没有停止,包括抗震救灾、十八大等重大历史关头,都有他的声音。这种声音又绝对不是简单的应景,而都是从真情实感出发,满怀一腔赤诚来写每一行诗、每一个字。

  好友眼中的雷抒雁:对社会不公嫉恶如仇

  特意赶来送别雷抒雁的陕西省作协党委书记雷涛,用“万分悲痛”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说,雷抒雁是中国当下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自己和他交往几十年,感到他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一直在思考民族的生存状态,对不平之事嫉恶如仇。

  生活中的雷抒雁十分重视友情,也很注意提携年轻诗人。曾有位窘迫的年轻诗人到陕西打工,雷抒雁特别打电话给雷涛,请他关照这位年轻人。而今这位诗人在多家著名诗歌刊物都发表了作品。类似这种事情还很多。

  雷抒雁生前曾剖析当下新诗的种种问题。雷涛回忆说,他认为一些诗人误入迷途。这些诗人觉得,诗写得越朦胧、越让人看不懂,也就越代表时代潮流。雷抒雁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诗要让人一看就明白,可以产生审美感受,而不是艰涩难懂。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当天也赶到八宝山送别好友。他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和雷抒雁有46年的交情。尽管自己是研究古诗,雷抒雁研究新诗,但两人有个共识“好诗不分新与旧”,平时还会互相作诗应和。

  郑欣淼认为,雷抒雁的成就一方面在于诗歌,他在新时期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自己的地位。同时他还有传统文人的品格。作为一名多年的癌症患者,他具有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直坚持写作没有中断。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认为,雷抒雁是非常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歌一直和中国时代、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说出人民的心声,所以在广大读者中有很大反响。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人,“我叫他老大哥”。平时他对社会上不公正的东西有自己的看法,非常有正义感。

  在外界认为诗歌被边缘化的当下,新诗该如何发展?何建明回忆说,雷抒雁曾就此表示,一方面诗歌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写老百姓爱看爱读的作品。这些观点都非常重要。

  白发苍苍的著名作家苏叔阳也出现在送别人群中。他称赞雷抒雁是新诗界的领军人物,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关于大爱的部分,爱祖国、爱江山、爱人民,很正义。同时,雷抒雁的诗歌又有个人的特点,无论节奏、韵脚都十分漂亮,也易于朗诵,不是说“只能看不能读”的那种诗。他的代表作《小草在歌唱》,可以说开创了打倒“四人帮”之后新诗的一片天地,为当时的诗歌指明了方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