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多数中国当代艺术品不配“被收藏”

2013年03月12日 14:34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谷 卿

艺术家刘小东建议公立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当代艺术品,认为这是“积累社会文化财富,增强文化软实力,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后代”的大好事。他还征引了许多国外艺术博物馆、基金会收藏当代艺术品的例子,以此反观国内美术馆保存公共记忆的功能尚不健全,颇感遗憾。

从建议的理由来看,刘小东的想法不无道理,但跳脱出这一美好理想回到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中环视一圈,我们会发现多数当代艺术品根本不配“被收藏”,甚至缺乏存在下去的理由。

就笔者长期观察的当代书画艺术品而言,其市场将经历一场虚浮之后的低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可挽回的衰微将成为必然,而这种必然也有着应然的成分。早在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绘画就已经进入商业市场,并形成了商业性较强的海上画派,但二十世纪的动荡和变乱阻碍了这一进程,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起步很晚,运作机制、行业规则同之;再加上适逢改革开放,经济政策较为松动灵活,各种资本与社会力量介入艺术品市场,使得其间泡沫大增,特别是当代书画艺术市场,规范性更令人堪忧。

其实,就数据而言,当代书画艺术市场的交易额度是最不能反映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真实状态的。首先,参与购买、竞拍当代书画艺术的资金具有极强的投资性质,当代书画的欣赏、收藏功用远不及古代书画,故其最重要的属性为商品性,艺术性退居其次;基于第一点,当代书画作品的“价值”一般建立在书画家的声名和书画作品的“当代性”意义或价值上,而这些决定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宣传、炒作来获得的,特别是在艺术批评活动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运作和低成本的多媒介时代到来之后,这种“价值”的获得成本是比较低廉的;第三,由于近一段时期以来股市与房市的低迷,流动资金更多地转向艺术品市场,而当代书画艺术具有成品快、数量多、鉴真易的优势,成为人们进行短期投机的绝佳对象。

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当代书画艺术的创作、交易进入了一个不良的循环系统,至少存在着创作动机不纯、作品良莠不齐、炒作手段不端、藏家队伍不稳、交易风气不正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影响和波及到艺术批评与学术界。这种艺术市场的生态环境中,必然会孳生出一大批“画渣”,他们最突出的特性就是,作品中传统底蕴缺失、艺术格调低下,因建立在量产上而导致自我抄袭和风格禁锢,以极端浮躁的心态求新求变,更通过舆论宣传对艺术批评进行影响,借助媒体来掌握一种对新的“艺术价值”、“美学意义”、“思想内质”的阐释和重新界定的话语权。无疑,这类当代艺术品仅仅作为一种商品来交易、炒作,是完全不配被代表精致、经典、厚重、长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

艺术学者河清早就指出,艺术的后现代性和当代化其实就是美国化,由于美国建国时间短,文化历史长度不如欧亚,因而在艺术风尚上主要倾向于概念性较强的视觉、感官、行为,并以此来对抗和颠覆欧洲的艺术传统,其官方也参与到艺术理念的全球话语争夺中来。中国在近百年传统遭到破坏的文化背景下,文艺日趋以现代性、后现代性、当代性为尚,这本身就是一种缺乏独立思考、艺术谄媚大众、文化服务政治的不良风习,而且当代艺术品作为体制外的存在,更不该由公立机构花纳税人的钱来购买、“收藏”,所谓文化记忆、国家形象、公共效益,完全是忽悠人的噱头而已。正如微博网友楚狂儿所言:“古代的文物尚且得不到妥善保护,还收藏当代的?当代中国有特色的工艺品垃圾倒是很多。私人要收藏那是自己倒霉,何必要公众买单?举国外的例子毫无意义,任何国外的好东西到了中国,就会异化变质。如果当代艺术品一旦进入公立美术馆收藏,必然收藏一堆当代垃圾,洗钱,黑金,又有了个高雅的渠道。”

笔者以为,刘小东关注当代艺术品的热情值得理解,但不必建议政府来为这良莠不齐的艺术品类买此大单,若是由他自己出资来办一个“刘小东当代艺术馆”,大家自当拍手欢迎的。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