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探访南疆边关烈士陵园
中新社崇左4月4日电 题:清明探访南疆边关烈士陵园
作者 王雪 左卜虹
牺牲时22岁的陈义跃已经安眠在中越边境的广西匠止烈士陵园34年了,和其他千余名长眠于此的战友一样,只有每年清明时节,他们才能“见”亲人“听”乡音。
如同往年一样,陈义跃在清明节这一天等来了自己的战友兼乡亲。4月4日,南疆暑气逼人,陈义跃的20位战友们依然整齐身着34年前的草绿军装赶来看望陈义跃。军帽上的红星鲜亮如初,只是战友们个个霜染双鬓,步履不似1978年大家初见时那般矫健。
陈义跃“住”在匠止烈士陵园2区3排一号。前几年,他和长眠于此的战友们的“房屋”被挨个重新装修了下,矩形底座上他们的墓碑斜卧着,碑上刻着他们的名字和生平。
摆上六只小红杯,装上老家广东省丰顺县的茶叶和酒水。战友们点燃三支香,擦了擦陈义跃墓碑上的灰尘,密密围绕在他周围,一起合影留恋。
蝉鸣阵阵,在陵园内林立的松柏旁,老兵们断断续续回忆着1979年陈义跃牺牲时的景象。“(当时)他很惨,跟我一起去(参战)的嘛。”点上一支烟,陈修义轻轻将它搭在陈义跃的墓碑边缘。“烧给他抽的。”陈修义与陈义跃1978年初入伍即相识。
正对陈义跃墓碑右手边,老兵邱中畅好像突然发现什么似的,蹲在一块墓碑旁,央着同伴给他照相。陈修义告诉中新社记者,那(墓碑)是他们的排长,罗奕安。“我们是尖刀排的。”邱中畅至今仍然记得自己的排长是如何牺牲的。“第一次打到手,给他打断了,他还在用冲锋枪。打到他肩膀了,他又用机枪拿起来打。”邱指着自己的太阳穴说,“又从这里打过去打到了,三下,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三下就给他打死了,当时,很惨。”
“他是最顽强的,真正是英雄。最顽强,得过一等功,你看到不。”邱中畅指着墓碑告诉记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共有11个烈士陵园,安葬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历次卫国战争期间牺牲的、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7189名烈士。其中,凭祥市匠止烈士陵园内有烈士约千名,按照广西、广东、湖南等籍贯分别安葬。
每年,前往边境各烈士陵园扫墓的老兵和烈士家属很多。据匠止烈士陵园临时管理员周卫保介绍,2013年清明节前两周起,陵园陆续迎来扫墓人,尤其以3月28日为最多。“大概有四到五千人。”周卫保的父亲周大潘原为卫国战争参战老兵,从1979年起成为陵园守墓人,直至前年去世。
“再过50年,我们早不在了。”念及19、20岁彼此初见,如今自己即将花甲,而如陈义跃般的许多战友生命停留在了1979年。一位老兵说道,“我们怀念他们,看一下就心里好受一点。”
接近傍晚,刚刚送走老兵们的匠止陵园又迎来了一家三口。60岁的张先生点燃一大把祭拜用香,分给两个孩子,教她们一支支插在匠止陵园的烈士墓碑前。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先生每年都会来到墓园祭拜烈士。“我没有参战过,(这里)也没有我的亲人。”因为觉得烈士们“太不容易”,“和平最好,最好不要打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