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每年损失数以亿计 兽首回归值得欢呼吗?
[叶问]
年年都能听到圆明园兽首的消息,或是回购,或是拍卖,或是拍而不卖,总之没消停过。这回法国皮诺家族在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这些青铜兽首,不过是喷水池中的十二个水龙头,只是有工艺造型的工程配件而已,无论从时间看,还是从文化价值考量,都算不上什么宝贝,更谈不上“国宝”。但在国内一小撮所谓“业内人士”的鼓噪下,这些兽首竟变得价值连城了。
显然,这和中国成立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有关,尤其传出要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这些圆明园遗物,身价便像打了鸡血般疯狂飙升。这种价格飙升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黑幕,谁也说不清。
圆明园记忆,一直是让中国人常常发呆的一段历史。每当中国人听到这三个字,伤痛和耻辱这样的辞藻就会跳出脑海。它的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像埋在中国人心底的一只小兽,虽然藏得很深,但它一直就梗在那里,时不时会动一动它的尖牙利齿,让你感到一种隐隐的痛楚。有统计称,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让人奇怪的是,为何总是这算不上级别的文物,在国内引出如此大波澜?
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多个国家签有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05年,被八国联军当作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也归还给了天津。由于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文物被拍卖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有人似乎把握了中国人想和自己文物耳鬓厮磨的急切,价格被越抬越高。几年前并不值钱的兽首,为何会被喊出亿元天价?中国能索回文物,当然皆大欢喜,只是期望不要因此付出什么其他隐秘的代价。否则供在了博物馆,也不会有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
皮诺家族能够归还兽首,当然是件好事,应当欢迎。这至少表明,文物归还原属国是有可能的。皮诺家族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团PPR的掌控者,旗下有古奇、圣罗兰、巴黎世家等众多品牌,归还兽首,无疑等于给集团做了一个最大的广告。
联想到近些年,国内很多地方为了申遗或开发旅游资源,使大量文物和文化遗产重新面临生存危机,各种破坏性、毁灭性的开发让人触目惊心。申遗的目的,原本为了将文化遗产更好地保留和传承,如今却变成了杀鸡取卵。一面破坏有文化与历史底蕴的真文物,一面却花大价钱仿制各类拙劣的赝品。前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还透露,全国50.66%的馆藏文物都受到腐蚀损害,每年损失“数以亿计”。比起这些被损害的文物,回归两只铜兽首,又有什么值得兴奋或欢呼的呢?
对海外流失的文物,中国当然应当通过外交途径尽力索回。假若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它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身子上铭刻的中国印记都不会改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出身不会变。文物残缺的历史,依然是值得珍视的历史。只要我们真实地面对历史,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
文/叶匡政(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