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近说屈原:创新精神值得当代人继承
每逢端午节,我们都会想起这位最受人民爱戴与景仰的诗人——屈原。早在1953年,屈原就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壮地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国人十分敬重屈原的爱国情怀,将其投江之日定为端午节,以纪念之。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清朝皇家所收藏的墨迹纸本册页《离骚经》,凡26开,每开2幅,每幅5行,每行字数不一,纵35.5厘米,横31.2厘米,目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上面有乾隆皇帝和臣僚们的题跋、印迹,末尾有题跋云:“昔之评芾书者,曰超万入神,曰沉着痛快,此册殆兼有其美,余固以端流丽目之。《石渠宝笈》藏米书多矣,无出此右者,即以米书论亦当推为后来居上。”
前段时间,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海外征集到一件绢本《离骚经》,引起轰动,总长近10米,共计2494个字,却未见于任何著录。估价为1亿元,起拍价为5000万元。有意思的是,两卷《离骚经》中就连错别字和改字也一样,书家即使是重复自己所书写的内容,也不可能一模一样,所以其中肯定有一卷是真迹,而另一卷是摹本。
人们通常认为墨迹纸本册页《离骚经》为宋四家之一米芾所书,实际上,此《离骚经》乃假托米芾的伪作,书法史中像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如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中秋帖》、颜真卿的《湖州帖》、褚遂良的《阴符经》,无一例外都是假托之作。这其中,很多就是米芾的“恶作剧”。有的是因为作者本身书名不显,为了流传后世,假托名家之作而受到关注。《离骚经》虽有“米味”,也有清乾隆等人的“端庄流利”,“字字如珠,光彩耀目”的赞誉,不过不足为凭。乾隆一生的书法格调不高,用笔臃肿,诗歌有诸多代笔,以附庸风雅居多,其判断评定不足信。
就《离骚经》本身而言,点画挑剔过甚,过于熟练,有意模仿,不符合米芾运笔“振迅天真”的特点。相比老米《蜀素帖》等经典代表作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笔法气息仍存差异,而变化不及,有很大差距。米芾目前的假托之作,除《离骚经》之外,还有《梅花赋》、《天马赋》、《德行帖》等十数种。
伪作非劣作,从总体上看,《离骚经》仍有可取之处。而屈原坚持真理、不畏艰辛的人格精神,值得今人效仿和学习,其勇于创新的精神更值得当代人发扬和继承。
(作者宣家鑫: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