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谈电影"红高粱"迎合西方质疑:是用内心写作

2013年07月03日 09: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6月30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58岁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与22岁的美国青年作家约翰·兰多夫·桑顿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一场题为《世界如何想象与书写中国》的对谈。此次活动也是由莫言担任主任的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举办的文学对谈系列活动之一。

  约翰·兰多夫·桑顿1991年生于英国伦敦,12岁移居美国,现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系,他14岁时赴北京生活一年,学习汉语,并与北京网球少年队共同训练。7年后,他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这段中国经历写成了《美丽的国家》一书。

  在谈到该书时,莫言说作者的着眼点始终放在“中国人”身上,用心灵去感受和捕捉他们的善良、纯朴或狡猾、肤浅,这一点令人欣赏。谈到自己的小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在柏林获奖后曾遭到的“迎合西方对中国的想象,故意给西方人看中国的落后面”之类的批评,莫言表示,那时候写作并不知道西方人到底喜欢中国的什么元素,只是用内心来写作,“感觉心里压了很多话要说出来,所以我就开始写。”莫言认为,人性很多基本的层面是一致的,因此西方文学也好,中国文学也好,好的作品都能打动人。桑顿对此深表赞同,他说自己和中国青少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共通点,而且他始终带着开放的心态看中国、体验中国、挖掘中国。 (记者于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