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谈吃喝受礼谈领导活动 朱镕基任上海市长前讲话(2)

2013年08月13日 16:06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第六,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江泽民同志已经讲了,这也是党的十三大的精神,我们要贯彻。我想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讲一讲。一是大家要求增加经费,江泽民同志已经做了原则性的表态,我们一定根据这个原则去做。但是也有代表提出怕我们说话不算,这次市长候选人就要承诺加1500万元,否则的话,对你投弃权票。这一点请同志们谅解,我们暂时还不能承诺,因为困难很大,谁也难以预言生产、出口能不能搞上去,财政收入能不能完成包干任务。我现在就许诺的话,等于是说空话。我能够保证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完成得好,首先增加教育经费;如果我们完成得不好,我们首先砍行政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也绝不砍教育经费。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同志们是不是能谅解啊?二是应该加强中小学教育,这是基础性的东西。根据我的体会,中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学的东西印象最深、记得最牢的是中学的时候。现在回忆我在中学学的代数,比我在大学学的微积分印象深刻得多,上大学以后很多东西都记不住了。所以我对中学的老师怀着深深的敬意,中学老师、小学老师的形象始终是难以忘记的。我觉得上海最重要的是加强中小学教育,提高这方面的水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强职业培训,这样上海的振兴指日可待。我并不是说不要加强大学教育,没有这个意思。大学主要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中小学教育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职业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前段时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领导人谈话,他们说德国振兴的秘密很简单,就是职业教育。我专门去德国考察过职业培训,到过好几个州,确实了不起,每个工厂都有职业学校,拿最好的设备培训学徒工,而学徒工并不一定在他的工厂工作,可以到别的工厂去,私营企业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他有这么强大的培训网,所以能做出世界上质量最高的产品。我们现在这些学徒工未经培训就上岗,好多设备不搞坏才怪!现在急需加强中小学教育,然后搞职业培训,不要大家都往大学跑,这样上海才能真正振兴起来。三是要加强管理教育。最近有些外国人到上海考察,写了个报告,说他们跟一些厂长谈话以后非常失望,中国搞大进大出、搞商品经济的人才都不够水平。确实,对我们的厂长、经理的培训非常重要,上海好多厂长还不够外国的一个车间主任的水平。有些厂长说,你不给我原材料,我就没法生产啊,产品没有销路,那我也不管啊,亏损你来补啊,你给我免税、优惠啊。这样的厂长、经理根本不够格,要对他们进行现代化管理教育。我想上海有这么多的管理学院,应该把上海市的厂长、经理培训系统地抓起来,特别是搞大进大出,现在能说外语,又懂技术、懂法律、懂业务,能跟外国人谈判的人才不是很多,要抓紧培训。如果我们没有上万个这样的人,整个国家怎么大进大出啊?怎么能够把上海搞好啊?这个庞大队伍的准备工作现在就要开始。

  教育问题不是增加经费就能解决的。现在有个问题,对人才的重视没有引起注意。人才外流在上海非常严重,我发表了三条意见,上海的报纸没有登,但是北京的报纸登了。怎么保住上海的人才?我想,第一,我们的科研人员要到大中型企业里面去,要消除门户之见,你跟他结合了,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在外国都是这样的。我到日本、美国去的时候看到,他们那里科研人员也是要到企业里面去。我们的大中型企业有困难,搞不活,自己没多少钱,但是这个情况即将改变,上海财政包干、企业承包以后,他的钱会越来越多。另外,竞争也逼迫企业要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现在重视不够,老产品可以销,将来就不行了,有远见的厂长现在就应该重视人才、重视技术。我想把两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够把科技和生产搞好,又可以逐步提高知识分子的收入。第二,科技人才可以到“三资”企业里面去,“三资”企业的工资总是高一点。第三,你至少还能去乡镇企业,郊区有很多乡镇企业,他们的体制可以搞得更活点,这样可以改善一下知识分子的待遇。但是也不光是一个钱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以各种形式提高他们的地位。我想这也是我们留住人才的一个办法,采取各种灵活的形式,比如说更加重视教师节,虽然物质条件一时难以改善,但是精神上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当然要做这件事情也不容易,在目前这个阶段、在很多措施没有见效以前,我希望各级领导同志能够对要外流的技术人员多做一些思想工作,请他们照顾一下全局。我相信他们也是想振兴上海的,希望他们暂时克服一点困难,不要再往外流了,存在的问题我们会逐步加以解决的。

  第七,城市交通建设和住房问题。这是一个爆炸性的问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期望也是最高的,我收到的人民来信大量的都是讲这个问题,确实做不到有求必应,这个问题我想哪一届市政府都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里面是不是有个先后次序的问题?首先是把上海的交通搞上去,交通不改善,房子往哪里盖?目前我们的希望是开发浦东,黄浦江上面多建几座大桥,把工厂、人口向浦东疏散,这样旧市区才便于改造。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浦东是上海未来的希望,那边要建设一个“新上海”,以减轻“老上海”的压力。所以对开发浦东,江泽民同志很重视,最近要主持讨论这个问题。这个建设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不可能在短期实现,但是我们总是要扎扎实实地去工作,先苦后甜。当前最主要的是加强现有基础设施管理,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比如人车分流,不能大改变,总可以改善。市环境卫生局被我批评两次后,把垃圾问题解决了,我很高兴。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努力,环境卫生问题大家齐动手,包干,各区、县长负责,这个事情是可以搞好的。另外还有环境污染,希望工业方面的同志特别是厂长要注意,我们现在治理很困难,你至少不要增加新的污染。现在好多工厂的厂长不顾大局,在水源上游盖工厂,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排,对这些厂长要进行警告,再这样对上海制造污染,我想在座的人民代表是不会答应的。在环境的污染方面一定要严格,一定要预防,不能继续污染下去。

  今天我只能讲到这里。简报我已经看到了,对我的信任我很感动,同志们对我的支持,我是非常感谢的,但是同志们的期望确实使我感到任务艰巨。我今后一定在党中央、国务院、上海市委和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依靠在座的人大代表和全市1200多万人民,兢兢业业,努力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马洪,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秘书长。[2]安志文,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3]马洪,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4]工作报告,指江泽民在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5]“陈情表”,指朱基同志于1988年2月28日就“桑塔纳”轿车增产问题致李鹏、姚依林同志的信。[6]中外记者招待会,1988年3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记者招待会,邀请上海市、福建省代表团负责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7]报告,指黄菊在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上海市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8]“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9]“双增双节”,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10]裴先白,当时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1]陈沂,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2]顾训方,曾任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生产技术局局长等职,当时任中共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3]市“赶超办”,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上海市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办公室。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