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兵回忆远征军生涯:弹片每天从头上飞过
中新网杭州11月9日电 (见习记者 谢盼盼 吴佳蔚)9日,几位身着深蓝色中山装的老兵在一张中缅印战区地图上停下了脚步,相互照面后紧紧握了手,很久没有说一句话。
当天,由中新社浙江分社\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解密展”在浙江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展,中国远征军著名将领戴安澜之子戴澄东、著名抗日将领潘裕昆外孙后人晏欢与来自浙江杭州、台州、绍兴三地的十余名远征军老兵聚首杭州,共忆往昔岁月。
1942年抗战期间,为保卫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中国因而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
中国远征军著名将领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告诉记者,展出的这段历史过去曾在中国史上被湮没了,现在通过展出和宣传,让国人记住很有必要,“这段历史很重要,对抗日战争以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让大家知道历史,能够振奋人们爱国的情绪和精神。”同时,他认为,对于牺牲的英雄们的信息要努力调查清楚,让我们在纪念他们的时候,能够了解这些英雄们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
今年93岁高龄的金城与88岁的陈仲瑜同是当年远征军中的士兵。回忆往昔,金城说,“年纪大了,以往当兵的场景如今会像回放电影一样在脑中反复。”
在博物馆展出照片中有不少记录了关于1944年中国远征军向侵占腾冲的日军发起的“腾冲战役”,而那一年正是22岁的金城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参加的第一个战役,也是令他终身难忘的一战。
“战争打了近两个月,太激烈了,没有一个房子是好的,弹片每天都会从头上飞过,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炮弹声音一刻也不停。”那时的金城专门负责部队后勤,每天穿越在生死的前线炮火中为战友送饭,老人说起这段历史,停顿了数次。
在金城旁边的陈仲瑜曾是参加中国远征军的一名狙击手。“1943年6月8日,是18岁的我从诸暨出来前去抗战的日子。”对于离别日子,陈仲瑜始终没有忘记。
“战区的雨有时下得特别大,我们扛着枪过河,晚上还裹着雨衣睡觉。”那段战乱纷飞的苦日子,陈仲瑜想起仍然觉得艰辛,“但当时不觉得苦,一心一意打仗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几十年转瞬即逝,当年朝气蓬勃的少年变成今日白发苍苍的老兵,两位老先生虽然眼睛明亮,牙齿整齐,但耳朵却因战乱时炮火的声音变得有些耳背。
金城说,那几年的从军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虽然年纪已是高龄,但骨子里仍是满腔的军人情怀,他说,自己每天保持看电视的习惯,很关注中国与日本有关的新闻,有时候还很操心台湾问题。
本次“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解密展”,展出的是70年前中缅印战场上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影像,这些照片是由美国通信兵团在中缅印战区拍摄,后沉睡于美国国家档案馆多年,由于章东磐、晏欢等中国志愿者自筹经费,亲赴美国国家档案馆,从中整理出了所有的远征军及盟军影像资料,本次展览内容基本源于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