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国“啃老族”占近1/5 心理压力大感觉活不下去

2014年02月19日 13:35 来源:新闻晨报 参与互动(0)

  “啃老”一族,大概已经成为一种全球问题。如今,这一现象在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英国的情况则尤其严重。事实上,“啃老族”一词就是源自上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那些不学习、不工作,也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被称为“NEET”(No Employment,Education orTraining的缩写)。

  在过去10余年里,英国的“啃老族”数量呈上升趋势。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在父母家中生活的英国年轻人达到300万,是1997年的6倍。1500万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20%在离家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回家继续“啃老”。根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目前英国16-24岁的青年高达20%在“啃老”,几乎每5个青年就有一个“啃老族”。因子女“啃老”带来的经济压力,英国过半数子女年龄介于18-30岁之间的家长不得不推迟退休时间。

  虽然听起来颇不体面,但成为“啃老族”的英国年轻人多半是受形势所迫。工作机会减少、工薪水平不升反降,很难看得出他们还有什么选择。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英国失业总人数已达到267万人,其中25岁以下失业者超过100万人,创17年新高;青年失业率冲破了22%的历史最高纪录。找不到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好窝在父母家里。

  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啃老族”的存在和蔓延危害甚大。当前,英国的“啃老族”使国家经济每天少产出1000万英镑,每年国家的经济损失在36亿英镑以上。从个人的角度看,处在“啃老”状态的年轻人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英国王子信托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75万英国年轻人感觉 “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啃老”于国于民都有害无益。针对这一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先后推出了“青年新政”、“行动补助”等计划。其具体措施分别是:为失业青年提供技能培训;为低收入青年及雇佣他们的雇主单位提供补贴。这些计划的最终目的如英国前首相布朗所言:“使待在家里不再是青年人的一种选择。 ”此外,英国政府还制定了一份长达16页的《家长激励因素》手册,要求家长给孩子们 “严厉的爱”。手册指出,父母的 “过度支持”是个错误;如果家里生活太过安逸,子女就不会愿意出去找工作。

  为治理“啃老”问题,英国政府可谓煞费苦心。然而,这些措施均收效甚微,没有扭转“啃老族”数量日渐上升的趋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政策处方并未做到对症下药。撇开经济不景气这一背景因素不谈,英国“啃老族”不断增多的首要原因在于其教育体系中的各种问题。近年来,英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根据政府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有超过六分之一的青年在还不能顺畅阅读、写作和计算的情况下就离开了中学。这些青年在找工作时无疑会遭遇困难局面。同时,英国的大学学费不断上涨,这使不少来自中下层家庭的青年不能通过深造来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成为“啃老族”的可能性大增。

  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是问题百出。长期以来,投向职业技术教育的资金严重不足,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工作实践脱节。从职业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年轻人应该在有经验的技师带领下,到工作车间操作磨练。然而在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中,已很难找到这样的理想培训模式,很多所谓的培训都是纸上谈兵。职业教育不注重实践操作的结果,是很多年轻人因技能不及雇主预期而不能获得相应职位。

  现实不容乐观,确如不少批评家所言:传统的、严格而细密的教育体系的垮塌,正在对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要治理“啃老”问题,英国政府必须在政策处方中加入修补国家教育体系这剂主药。

  (作者刘宏松,为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教授)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