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小伙研发出“生命信号笔” 用于空难搜索

2014年03月10日 09:46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参与互动(0)

图为刘维超参加机器人比赛。

  刘维超,1985年生,地地道道南京人。去年底,他和他的南京小伙伴们,在浦口南工大科技园建了一个“螃蟹实验室”。

  虽然名字有螃蟹二字,但除了LOGO上有半只耀武扬威的大螃蟹外,整个公司找不到和螃蟹有关的东西——在这里,一群专注于物联网技术的海归创新达人燃烧他们的智慧,研发出各种科技前沿的东西。

  实验室研发出用于空难搜索的生命信号笔

  上周六,记者前往探秘,发现这个实验室不走寻常路:墙上的项目进度牌是乐高积木拼出来的,地上的椅子是小狗、大象造型。工作区有崭新的3D打印机、舒适的创客实验室,累了可以去休息区,享受宽敞的厨房,台球桌、健身器、游戏机。

  刘维超说,建实验室,没拿风投、国家1分钱,更没请装修设计师,每一处陈设都是团队自己动手去实现。有趣、关爱,是实验室的核心价值之一。去年至今,实验室已设计研发了6款概念产品。

  其中一款和信用卡一般大小的手机,名叫Green Phone,实验表明待机时间长达1年。两台手机相隔数公里可以实现对讲,还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

  他们还研发了一种即插即用式数据采集器。“目前,大型企业数字化管理,为了24小时监测阀门、开关等工作状态,需要布复杂的线路,平均100亩工厂布线费用在200万元,而现在只要在仪器上插装一个小仪器,即可享受无线监测,费用减少一半,建设周期减少三分之二。该产品预计下半年实现批量生产。”刘维超说。

  上周末的马航飞机失联事件,让团队的张羽心情低落。这个刚从纽约留学回来的南京姑娘在微信上“下决心”:“咱们的生命信号笔得赶紧生产出来啊!”

  原来,实验室已研究出一款生命信号笔,地对空搜索距离长达100公里,待机时间3年,专门针对空难、地震、户外探险走失等情况。

  据了解,这些创新产品一旦实现全面或者部分产业化,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

  物联网芯片让传播信号更长耗电量更小

  驱动这些概念性物联网产品的,是该实验室的核心技术——物联网芯片。和传统的GSM电信产品、基站对比,安上“螃蟹牌”芯片的产品信号传播距离超级长、且待机时间按年计算。

  实验证明,一个物联网芯片基站,耗电仅为传统GSM基站的1/300,一小块太阳能电池板即可供电,传播距离则是GSM基站的5—10倍。其辐射则是WiFi的10万分之一。

  “不过,物联网芯片基站的承载量很小,仅为1K—30K,传电影是不可能的。这种技术恰好吻合物联网小型数据传输的特征。全江苏,只要设240个物联网芯片基站就可以全覆盖,这是笔很小的费用,但是它的贡献是很大的,只有实现网络全覆盖,物联网设备市场才可能活跃起来,推动物与物互联的时代到来。未来两周,我们将进行公开测试,我想这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测试。”刘维超说。

  为“吃螃蟹”的人建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其实“螃蟹实验室”是刘维超在南京创办的第二个公司。

  这个“85后”,打中学时代就是校园的“风云人物”。1995年,从父亲买给他一台入门级编程机作为生日礼物开始,他的“计算机人生”开启。一路上,他斩获数个全国机器人大赛奖项,大学时代学校甚至专门为他设立了机器人实验室。也正因为其在机器人研发上的优势,此后他获得在德国波恩大学、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欧洲弗朗霍夫研究中心等参与研发的机会,还在欧盟参与了一个当时全球最大的物联网研发项目。“这个项目如今已经‘孵化’出3个创业团队,其中一个在芬兰的项目已经被收购,一个在瑞典,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他说。

  2011年,刘维超回国创业,2012年成立了一家物联网公司,其物联网核心通信技术顺利中标“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船联网,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物联网项目之一。该项目包含了水上便捷过闸系统和物联网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重点工程,其中的物联网基站完全由太阳能供电,运行近2年没有出现任何设备缺陷故障,而物联网北斗卫星定位船载终端能够在80—90℃高温的甲板上依旧保持正常工作。

  为什么还要自掏腰包建个“螃蟹实验室”?“创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和身边的氛围、平台有很大关系。如今,很多人都想赚快钱,但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一小部分人,不照搬照抄、不单纯关注经济效益,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些对产业、对社会、对环境都有帮助的事情。我们搭建这个平台,不仅为自己,也将对在校大学生、热爱设计的年轻人开放,吸引大家一起来做原创。”刘维超说,建这样一个“螃蟹实验室”筛选、培育好项目,是希望为“吃螃蟹的人”打造一个年轻人的创新生态圈,鼓励大家从失败中学习,同时传递一种帮助别人成功的精神。

  记者 张希 通讯员 施伟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