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名将郭勋祺浴血奋战 送18岁儿子至抗日前线
核心提示
昨日现场,川军名将郭勋祺后人忆起了当年川军第41军124师参谋长邹绍孟的一封家书,家书中的文字在慷慨之余,也对晚辈提出了家国一梦的寄望:
“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职,完成我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
——遗憾的是,家书还未送到,邹绍孟便以身殉国。
■“老八路”常学智传家风:
爱国 感恩
19岁入伍,作为游击队员投入抗战,曾经身负重伤,躺在雪地里奄奄一息,幸有老乡救助才得以生还
他用行动体现爱国与感恩的家风,言传身教勤劳朴实、克己奉公的家训
■川军名将郭勋祺留家风:
爱国情怀
率军出川抗日浴血奋战,曾经将18岁的儿子送上了抗日前线
他留下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深深激励着后辈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9周年,也是第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纪念日前夕,成都用一场“好家训好家风”社区分享会,让市民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
昨日上午9点半,2014成都市“好家训好家风”社区分享会首场活动举行,主题为“抗战人家热血传”。活动现场,故事讲解员、抗战将士的后代,讲述了当年英雄热血奋斗的故事,传递抗战人家的家训家风。
外公的抗战故事:
他曾身负重伤 在雪地中奄奄一息
昨日,已在成都生活多年的张荣首先带来了“老八路”外公常学智的抗战故事。
1938年3月,19岁的常学智加入了革命队伍。根据组织需要,常学智一开始一直作为庆阳分区游击队队员开展活动,用手中有限的武器弹药,参与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交通运输、通信侦察、指挥的补给系统。
抗战时期,常学智曾在一场战斗中身负重伤,躺在雪地里已经奄奄一息,幸亏一位当地村妇鼎力救助才得以生还。张荣感慨地说,外公一直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念念不忘,隔几年就会去看望恩人一家。他晚年时,得知对方家里负担很重,还让舅舅帮忙给她孙女找了份工作。
爱国、感恩,这些词汇几乎从没有从外公的嘴里说出来。但是,他总是通过实际行动,感染着自己的后代。从他的子辈,再传到了张荣这一代。“很高兴能分享外公的故事给其他人。外公教会我们勤劳朴实,克己奉公,我们也希望家训家风可以影响更多人。”尽管不是专业说故事的人,但张荣的真情实感打动了在场的观众。
抗战名将之女:
兄弟18岁就被父亲送上前线
昨日,郭开惠也带来了父亲郭勋祺的故事。对抗战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郭勋祺是当年著名的川军将领。
当年,郭勋祺将军率军出川抗日,在前线浴血奋战。父亲在战场作战勇猛,战功突出。而母亲的思想觉悟也非常高。郭开惠回忆,当时,母亲也随同父亲在抗日前线组织妇女救国会,帮助抗日军人。同时,郭勋祺将军也对儿女严格要求,曾经将18岁的儿子送上了抗日前线。
讲到这些,郭开惠情绪有些激动,父辈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深深激励着后辈,而后辈将把这种精神代代传承。新中国成立后,深深受到感染的郭开惠在退休后,也开始广泛参加各类纪念抗战活动。
“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职,完成我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在现场,郭开惠还提到了邹绍孟的家书——邹绍孟时任川军第41军124师参谋长,家书中爱国爱家爱子情怀展露无遗。遗憾的是,家书还未送到,邹绍孟便以身殉国。
巴蜀学者演讲:
以抗战故事唤起爱国热情
在这些抗战将士的后代讲述之后,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李殿元走上台,为观众带来了《家训家风中的爱国传统与今天我们的传承》的演讲。
在他看来,昨日通过这种分享会的方式,讲述抗战期间川人子弟慷慨赴战场,不惜流血牺牲、保卫家国的种种事迹,实际上是结合中华传统家风中所重视的爱国情操,以此号召今天的人们继承、发扬。
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好家训好家风”这个活动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牛鼻子”。今天的爱国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最值得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既让市民铭记历史,又传承先辈的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