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教授谈周啸天诗歌:部分诗歌确实"太水"
中秋吟诗赏月,曾是中国文人欢度中秋佳节的重要形式,在近年来人们感叹中秋已无诗意的时候,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近日凭借《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成为第一个以传统诗词获得鲁奖诗歌奖的诗人。同时,传统诗歌这次获得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鲁奖,也伴随着争议,“雷人”、“顺口溜”、“鲁奖丑闻”之声不绝于耳。
国学复兴还是小小涟漪
鲁奖,即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周啸天的《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获得本届鲁奖诗歌奖,引来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漫画家、作家魏克称之为“鲁迅文学奖丑闻”,而鲁奖评委之一著名作家王蒙,则以《读来甚觉畅快》一文高度评价《将进茶》。
争议的焦点,除了怀疑是否有“拉关系”、“跑奖”,主要在周啸天的古体“新闻诗”水平如何。在诗歌朦胧了很多年又逐渐沉沦的今天,这种以“大白话”形式出现的“古体诗”作品,究竟是诗歌回归“现实主义”还是沦为“口水化”,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话题。
对于此次争议,山东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耿建华表示,目前大众知道的周啸天的诗歌并不全面,就其诗歌本身进行评价不太客观,“但旧体诗回归主流,显示了这一题材的方兴未艾,这显然是国学复兴的表现之一。”耿建华介绍,这是鲁奖第一次将诗歌奖项授予古体诗,是古体诗地位上升的表现,“古体诗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但在我们的新文学体系里,古体诗长期未被纳入,古体诗被纳入新文学体系也没有多长时间。”
耿建华说,古体诗获鲁奖,可以看作是古体诗的复兴,并且古体诗现在已经能够与新诗分庭抗礼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是,在诗歌杂志方面,刊登古体诗较多的《中华诗词》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主要刊发新诗的《诗刊》。”
对于“古体诗复兴”这一说法,山东诗人逄金一表示自己没有这么乐观,“新文学运动以来,古体诗的写作群体确实一直存在,并且这个群体不算小,古典文学的研究者、老知识分子等,是古体诗的作者。古体诗目前是诗歌流派里的一个分支,或者说重要分支,并非主流。”逄金一说,实际上目前中国的诗歌没有一种流派能够形成主流,“中国诗歌界,在朦胧诗之后,有风行一时的诗人,但没有大的潮流,只有众声喧哗,没有形成众腾奔流。我更愿意把古体诗此次获鲁奖看作中国诗歌界的一个小小涟漪。”
还能不能愉快地写诗了
周啸天的《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获得本届鲁奖诗歌奖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是其为公众所知的部分诗歌“像打油诗”。比如其写《超级女声》,“今宵荧幕富星光,五省共追超女狂。歌曲一朝惊屈贾,粉丝十万下江湘……”比如其在一首名为《月亮最爱小朋友》的诗歌里写道,“爷立儿走月即走,儿立爷走月不走。儿太聪明爷太痴,月亮最爱小朋友。”
普通读者对于周啸天的这些诗歌吐槽之声很多,大多数观点认为周啸天的诗太过直白浅显,缺乏古体诗应有的含蓄优美,甚至直呼“打油诗获奖,鲁迅奖气死鲁迅”。
山东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耿建华表示,自己见到的周啸天的诗歌不多,无法全面评价其诗歌,就目前广为流传的被读者熟知的这部分诗歌看,确实“太水了”,耿建华说:“现在诗歌流行口语化、日常生活化,这本身没有错,用古体诗反映新生活、新事物,也是非常好的尝试,应该鼓励。但口语化不等于口水化,日常生活化不等于要让诗歌代替叙事文学,一个作品是不是诗歌,关键在于它是否有优美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白居易的许多诗歌就非常口语化,但意象优美,情感强烈,谁能说白居易的口语化诗歌不是好诗歌呢?”
诗歌成了 生活的累赘
此次鲁奖诗歌奖的争议,显示一直平静的诗歌界已经很少被人关注了。对此,山东诗人逄金一评价说:“鲁奖诗歌争议,这个话题本身很具新闻性,这也是这个事情在网络上和平面媒体引起争论的原因之一。但是新闻性与诗性常常是背离的,整体上讲,诗歌还处于沉沦期。”
山东诗人魏新也承认,现在诗歌处于休眠期或者沉沦期,“我还在坚持写诗,但写的很少。”
逄金一认为,古体诗讲究意境,古人所处的田园环境,现在的城市生活无法提供,目前,诗歌复兴的文学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具备,“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更依赖于能够快速提供愉悦、快感的段子,优雅的诗歌在段子面前,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诗歌好像成了城市生活的累赘。”逄金一说,也许诗人未来在城市生活中能够寻找到诗歌的意境,“我也在寻找,目前还没有找到。”本报记者 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