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中国的父亲正在失去精神引领的价值
中新网6月17日电 今日,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人物对话间》。访谈中,于丹谈及今天中国的父亲,她认为,“中国的父亲正在失去精神引领的价值”。
于丹称,中国的父亲并不应该“被塑造成人君”。 “我们讲中国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家是父子关系,但并不是说父亲就是人君。因为中国是一个伦理社会,伦理的根就是一个家族的门风,一个族姓会有一些价值默契,这是家里面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是哪一代父亲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
她说:“为什么孩子做错事要去跪祖宗牌位?尽管祖宗人不在,但是他是这个家族的。就像《白鹿原》里面族长的形象,过去他们家里孩子不能做什么,被发现要挨打,甚至被赶出家门,其实那就是中国传统父亲形象。你会觉得一个地方门风是极为重要的。”
说到今天我们失去了什么,于丹坦言,中国的父亲正在失去精神引领的价值。“现在大家族分开都变成核心小家庭,那父亲的形象往往认为我就是挣钱养家的,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我挣完钱养小的供老的,然后父亲就是责任了。”
“我觉得中国的父亲正在失去精神引领的价值,这是中国现在挺令人堪忧一点,就是父亲一回来,就是觉得父亲回家是可以有威严,我骂骂孩子,因为我最累我有这个资格,其实我们看到一个父亲在家里威严是因为我辛苦,但是没有看到其背后是有一种精神价值是要在家里传下来。”她说。
在于丹看来,现在父亲往往鼓励孩子要有所作为。但她认为,父亲更要告诉孩子“要有所不为”。“我们听到有几个父亲说,孩子你要有所不为的?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说你要努力走到多么高,但你听到几个父亲说我们思维底线不能打破什么?我们经常听到父亲说孩子要规模发展,但我们听到几个父亲说孩子要守住规则?”
于丹说,家其实不是教人的地方,“家是教人守住常识的地方”。在她眼中,这些常识包括了关于公民的常识,关于学问的常识,关于科学的常识。
她说:“家是告诉人常识的地方,家是培养秩序守住常识的地方。家中的父亲不一定要学富五车,也不一定要金玉满堂。其实父亲就是一个家的规矩底线,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今天比较缺失的:就是在家里面,父亲说我们家的孩子绝不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