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刘慈欣谈寻找外星人:应建立相应的政策法律预案

2015年09月16日 1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刘慈欣。<a target='_blank' href='//www.johnnytowncar.com/' >中新网</a>记者 李卿 摄
刘慈欣。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中新网9月16日电 北京时间8月23日,被称为科幻文学诺贝尔的“雨果奖”在美国颁出,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作品《三体》获奖,创造了中国科幻文学的一个记录。近日,刘慈欣作客中新网访谈节目。他谈及《三体》的创作过程,称作品由多个创意构成,虽然有缺陷但不必要再修改;而在《三体》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宇宙文明之间黑暗状态是不能放弃的核心内容;在他看来,中国能养活自己的作家也就两三个;他还谈到了寻找外星人,表示应建立相应的政策法律预案。

《三体》
《三体》

  谈《三体》创作:多个创意构成 有缺陷

  谈及创作《三体》的灵感,刘慈欣称,它是由很多个创意和灵感构成的。

  刘慈欣介绍道,“很多年前,我看过一篇描述物理学上三体问题的科学论文。三体问题具体说就是在一个没有引力的地方,三个有质量的点依靠自身的引力,进行相互运动。用我们目前的物理学和数学手段,是没有办法预测它的运动规律的。两个支点的运动可以完美地预测它未来的运动规律,再加入一个支点,已经没有办法预测。”

  “我进一步就想到,假如这三个支点是三颗恒星的话,在这三颗恒星组成的星系里面,如果一个行星上面生活着智慧文化,那么这三颗恒星就做着毫无规律的三体运动。那这个行星上的文化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三体三部曲最初的起源。”

  刘慈欣坦言作品有缺陷,但也没有必要修改了。“比如第一部后三分之一的故事叙述,可能很糟糕,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知识硬块,对一些科学背景的解释,很枯燥,很烦琐。还有第二部前三分之一,情节发展缓慢,线索零乱,看不出一个叙事结构来。”

  一口气说完后,刘慈欣不无遗憾地表示:“这个也没有办法避免,但是我不会去修改这些地方了。因为作品一旦作者出来,那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拿出去以后就给了读者了,已经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了,我也就觉得没有必要修改了。”

《三体》电影海报
《三体》电影海报

  谈《三体》改编:宇宙文明之间黑暗状态是核心

  刘慈欣坦言,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和质量,其次是宣传、机遇和运气等诸多外部因素。所以在电影改编市场比较萧条的2009年,当有人向刘慈欣购买《三体》改编权的时候,刘慈欣毫不犹豫地卖给了对方。

  那么,电影改编不能放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刘慈欣认为是小说中描述的整个宇宙的状态,即宇宙文明之间的那种黑暗状态。“如果放弃了这个,整个作品的基调就完全变了。我希望能拍成一种很具有压抑感的电影,就说它的整个故事的运行都是在一个巨大的、灭顶之灾的压抑感之下。”

  然而,作品的最后,主角却活了下来,这是否跟小说的主题背道而驰?刘慈欣表示并不矛盾,如果一部完全黑暗的作品,也不是读者喜欢的。“我从本质上讲,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人类付出巨大牺牲后,换来了一个光明的结局,最后走出来的两个人类的种子,在银河系中他繁衍开来,人类文明延续下来了,这是一个不管从科幻小说角度来看,还是从一个科学的角度来看,比较合情合理的结论。”

  谈科幻小说:末日题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刘慈欣在访谈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写作的道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科幻阅读爱好者。在他看来,科幻小说是一个类型很丰富的文学题材,很难一概而论。而他本人最喜欢看的科幻小说是比较传统、基于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作品。另外,一些用科幻所独有、现实主义文学没有的角度,来描述现实的科幻小说,比如奥威尔的《1984》,刘慈欣也很喜欢看。

  当被问到“写好科幻小说最关键的是什么”,刘慈欣回答是必须有科幻思维方式。“就是对宇宙的宏大有一种敬畏感,渴望有想象力的触角,来超出有限的生活,去触摸那些我们的身体所无法触摸的那些很遥远、很巨大的存在。”

  刘慈欣还谈到了末日论。他称,“科幻小说里的末日题材,就像主流文学里的爱情题材一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末日本身就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已经隐含设定。科幻小说本身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终点,如果一个宇宙都有一个终点,那人类肯定会有一个终点。用科幻的思维方式看,事实就是这个样子,谈不上悲观和乐观。”

  在《三体》中,刘慈欣将人物设定在了非常极端的环境和很特殊的时期。他认为,这是科幻文学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就是把我们现实中的人,放到非现实的环境中,然后看他(她)如何反应。“总得来说,在极端环境下,特别是面临灭顶之灾时,人类没有任何救援,人性和整个人的群体行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现在只能通过推测才能够想到的,因为在现实中找不到那样的环境。这也是科幻小说最常表现的一个主题,在别的文学形式中很难表现。”

  科幻写作不一定非得理科生 写作常遇到壁垒

  很多读者把刘慈欣的成功,归于他是学工科出身。书中的构建宏大、逻辑严密,数学、物理学知识特别逼真。然而,在刘慈欣看来,并不一定写科幻必须要学理工科。

  刘慈欣进一步解释,写科幻小说所需要的知识,不是那种专业知识,学文科出身的人也可以完全掌握。其实大量的科幻作者都是文科出身,国内国外都有。

  至于小说中各种科学设想的构建,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产生一个设定,然后用某些推理方式,把这种设定向前推导。如果能推导出很震撼很有意思的故事,那就能写出来,如果不行的话,那就需要再找一个设定,再去推导,这就是基本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壁垒是常见的事情。刘慈欣坦言,自己现在就处在壁垒当中,“我已经很长时间写不出任何东西了,我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这也就是创作的一个残酷性。”

  “我们处于一个奇迹层出不穷的时代,而且每一个奇迹,每一个奇妙的想法,就像现在主要的前沿科学,都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 很快就会大众所知。如果再用它去进行科幻小说创作,可能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谈中国科幻小说:能养活自己的作家也就两三个

  此前刘慈欣曾说过,在中国能够写科幻小说养活自己的作家不多。但他也解释,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科幻小说作家没钱,而是说钱不是从科幻赚来的。他介绍,中国科幻小说作家群体,是中国所有的作家群体里面学历最高的一群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博士学位,有很好的工作和工资,甚至有的还创业开公司,所以生活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但如果说让他们放弃工作做专业作家,可能就会出现生活问题。”

  “全国能够靠版税养活自己的科幻作家,包括我在内,也就那么两三个吧。”刘慈欣说。“当然现在这种状况也在改善。比如现在的科幻作家,除了作品的稿费和版税之外,还有更丰富的收入来源,比如写一些影视策划、剧本策划,还有给游戏写脚本。”

  谈及中国科幻小说现状,刘慈欣说,现在处于一种很不成熟的、很边缘的,在市场上也很低迷的状况。“虽然中国科幻小说已经走了一个世纪,但中间充满曲折,曾有过多次中断,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慢慢的复苏起来。”

  “我们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我们的作家群体人数很少。”

  刘慈欣介绍,中国有上万个作协会员,科幻作家也就三十个左右,而美国有上千名科幻作家。另外中国的读者受众人数也很小。“就在我们现在认为媒体都在铺天盖地的关注科幻的时候,在我们认为科幻已经获得过大量目光、大量注意的时候,有一本已经运作了十几二十年的科幻杂志,默默地死掉了,就是山西的《新科幻》,以前叫《科幻大王》。”

  “科幻文学未来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同时,在快速的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科幻文学同时也充满着希望。但科幻的未来我看不清楚,这不仅取决于作家的努力,取决于出版界的努力,更取决于国家文化产业部门的努力,还取决于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之间良好的互动。”

  谈寻找外星人:不能停止 但不能暴露地球位置

  《三体》讲述了天文学家叶文洁向三体星人暴露了地球的宇宙坐标,正处于困境之中的三体人为了得到一个能够生存的稳定世界,出动庞大的舰队直扑地球。此时人类才发现,宇宙文明间处于“黑暗森林”状态,任何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都将很快被消灭。借助于这一发现,人类以向全宇宙公布三体世界的位置坐标相威胁,暂时制止了三体对太阳系的入侵,这一战略使地球与三体建立起了脆弱的战略平衡。

  刘慈欣在谈及外星人话题时,首先肯定地表示,探索外星文明的脚步不能停止。“寻找外星人和地外文明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不应该因为有恐惧感就阻碍这个科学研究的发展,这种科学研究发展的最大危险,就是它自己停滞掉了。”

  但刘慈欣也谈到,我们应该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就是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宇宙文明社会的真实状况是什么,甚至不知道宇宙文明社会是否存在。“假如宇宙社会文明存在的话,它有多种可能性。从负责任的角度讲,很自然地我们应该考虑最糟的那种可能性,那就是说整个宇宙中,根本没有任何的道德准则,一个零道德的宇宙。”

  刘慈欣说,《三体》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最糟的宇宙——文明之间相互无法理解,只有征服、杀戮和消灭对方。

  “哪一种宇宙的可能性最大?我们并不知道,我认为我们应该选择最糟糕的那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探索外星文明的时候,就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我们可以只监听而不发送信息,这样的话就不会主动暴露我们的位置。”

  刘慈欣谈到,据他所知,人类曾经不止一次的用超大功率的向外太空主动发送信息,而且每一个信息中,几乎都包含着地球的位置信息,这种做法很不负责任。他呼吁从联合国到各个国家,都应该立法规范这方面的行为。

  刘慈欣还提出,人类还应该做一些这方面的预案。比如一旦证实了外星文明的存在,并且与它建立了接触,应该是通过联合国与外星人接触?还是通过发现国与外星人接触?这个差异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后果,哪种更合理?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进而通过这个结论,建立相应的政策预案,甚至法律。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