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IP改编热潮不退 优秀原创本子拉不到投资
眼下,影视界几乎被热门小说改编的风潮席卷。大银幕上,从今日上映的《火星救援》,到正在热映的《饥饿游戏》,再到波折重重的《一个勺子》;小荧屏上,从即将首播的《秦时明月》,到正在热播的《他来了,请闭眼》,一时让人眼花缭乱……事实证明,要想成为一个爆款题材,高颜值的选角加高人气的原著只是基础,严谨的内容和精良的制作无疑更重要。
策划:苏蕾
撰文:广州日报记者 曾俊
现状
改编很为难:贴合原著多少程度才够?
《琅琊榜》的成功模式已经成为当下影视圈热议的焦点。制片人侯鸿亮曾说,最初选择《琅琊榜》并非看中原著的粉丝基础,而是看中其内容的影视化潜力。虽然小说的粉丝全是年轻人,但该剧从剧本打磨到拍摄制作,完全采用了传统正剧的制作模式。不过,由于它太过尊重原著而让许多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不适应,“线索太复杂,节奏太快,我看不懂”。即便如此,《琅琊榜》的改编绝对算是成功的。
但是,正在播出的电视剧《他来了,请闭眼》就遭遇了改编不成功的麻烦,书迷和观众期待的悬疑、惊悚、烧脑,最后却走样成了一部“甜宠爱情剧”,有网友表示:“他来了,我还是闭眼吧。”
《花千骨》虽然在收视上很热闹,掀起了追看狂潮,它的火爆也只是体现在学生和有少女心的大龄观众中,所以其改编也不能算非常成功。
对于怎样改编故事才合适,有人分析认为:“小说改编影视剧并没有固定公式,我们要根据粉丝需求,用更新鲜、更新颖东西来满足。”
选角偶像化:高颜值当红小鲜肉很必要
陈建斌的导演处女电影《一个勺子》虽然口碑很好,但上映4天收获票房刚过2000万,不尽如人意,其中,主演中没有当红小鲜肉坐镇确是不足之一。
选角偶像化方面,电视剧方面就做得不错:正在热拍的电视剧《诛仙》中,就有李易峰、TFboys的加盟;《幻城》的男一号冯绍峰虽然年纪偏大,但有马天宇和宋茜主演,粉丝效应不可小觑;《劣质好先生》有孙红雷主演,但张艺兴借此首演国产电视剧,在宣传上可以大做文章;网剧《鬼吹灯》由新晋大叔靳东出演胡八一,片方也承认选择他是因为他人气正高,绝对是考虑到了他未来吸粉的潜力。
此外,唐嫣、钟汉良、杨洋和郑爽频频承包小说改编剧的现状也可以看出,他们身后百万乃至千万级的粉丝号召力对于提升收视是多么重要。
制作花大钱:
几亿投资去哪里了?
正在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已经是该系列的第三部了,这一最终章几乎都被粉丝认为质量达到了整个系列的最好,票房数字屡创新高。有观众表示,它的故事单一,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制作上舍得花钱。
《幻城》制作投入超过3亿元,六成用于特效。该剧的整体视觉特效由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获得者丹·汉纳提供原创设计,大场面的战斗镜头也大量出现,由超过10个以上的后期公司制作,“这在国产剧中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投入”。
此外,电视剧《芈月传》号称2亿多元的投资有超过一半都花在了后期制作上,它的服装、化妆和道具能有多漂亮,要等到开播时交由观众判断。
明年,你期待哪一个?
今年到目前为止收视最高的15部电视剧全是小说改编而来,从明年各家卫视和各大视频网站透露的播出和自制剧单来看,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大IP作品依然是利器,其中不乏许多可期待为现象级的作品。比如《诛仙·青云志》、《一路繁华相送》、《幻城》、《鬼吹灯》、《武神赵子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寂寞空庭春欲晚》、《微微一笑很倾城》、《翻译官》等,有的观众很激动,也有的表示已经审美疲劳。
业内观察
IP热可能使优秀的
原创本子拉不到投资
有业内人士表示,迄今为止市面上最好的网络小说版权已经被抢购殆尽,甚至有的影视公司手里屯着好几十个网络小说版权,等待着时机变现。对此,专业人士却足够清醒,操刀撰写过《鬼子来了》、《三枪拍案惊奇》等电影的编剧史建全直言,这股风潮的一大原因是当前人们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求:“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长时间专注于写作。因而不少创作者和投资方都选择直接对网络文学加以改造和炒作,经过商业化的包装后,以IP改编之名推向市场。”
著名编剧汪海林接受采访表示,越来越多的低质量网络文学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甚至是网络游戏,在粉丝经济的带动下成为一个个生产周期短、作品质量低的流水线产品:“因此,我们真正反对的,不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和重现,而是打着IP的幌子用低质量的网络作品圈钱的行为。”他还认为,IP热使得许多优秀的原创本子拉不到投资、找不到人拍:“改编的热潮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原创剧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这无疑会对中国影视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相关影评
如何在火星上种土豆
黄岸
曾拍摄过《异形》、《银翼杀手》、《角斗士》的科幻大师雷德利·斯科特新作《火星救援》可算今年最好看的科幻片。影片充满硬科幻内容,但又不乏暖心幽默的故事,让科幻第一次如此接近观众。
有硬科幻,也有实用小知识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人类已经登上火星,并在火星上设立了工作站,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却让宇航员马特·达蒙在队友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遗弃在火星上。在这个寸草不生的星球上,马特·达蒙必须想尽办法生存,为此,马特·达蒙利用土豆的种子在火星上开辟农田,并用排泄物为其供给养分,种出土豆养活自己。
有趣的是,雷德利·斯科特将这段种植的过程拆解开来,让人感觉很有趣也很实用,堪称一本趣味版的“如何在外星球上种植”教科书。与以往不少科幻片里科幻内容深不可测,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不同,《火星救援》里第一次让科幻与观众走得如此之近,好像看完电影,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在火星上种土豆。
而诸如这样有趣的科技小知识在片中比比皆是。马特·达蒙在火星上的生存体验是全片最好看,也是最令观众新奇的部分。已经78岁高龄的斯科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宝刀未老,在塑造宏大的太空镜像和浩瀚未知的空间里,依然有许多让人惊叹的想象力。
马特·达蒙的呆萌与角色相符
《火星救援》与其他科幻片最大的不同在于,放弃走深度路线,不玩烧脑元素,而是简洁明了地讲好一个故事。影片在节奏上把握精准,既有扣人心弦、紧张感倍增的救援行动,也有幽默、暖心的笑点及展现人性之美的情谊。
例如,马特·达蒙在戏中就贡献了不少笑点,从影片一开始,他就开启毒舌傲娇本性,不是对着摄像头吐槽队友的disco舞曲老土,就是吐槽NASA的行动迟缓如老头,又自嘲是横行火星的宇宙海盗。
而斯科特在处理人类独自留在孤独星球的故事上,则摒弃了蹩脚的煽情、或是讲述“人类的孤独感”、“家庭”、“亲情”等主题,一切都是点到即止,就事论事,对于人类感情的表现非常克制。相比之下,反而是利用一些幽默的小细节,让观众看到人类在最绝望的情况下,竟有如此坚强的求生意志,洋溢着一种希望、乐观的精神。个人认为,影片虽是喜剧的外衣,其内核带给观众的震撼与感动,也丝毫不差,将让人心生敬畏的东西与娱乐大众巧妙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戏中还加入了中国元素。《火星救援》的原著小说中,中国国家航天局就已贡献了自己的助推器,成为最终救援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影片中的中国元素并非“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