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民俗添年味 “传统文化”暖福州
中新社福州2月10日电 题:海峡两岸民俗添年味 “传统文化”暖福州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刘可耕
10日正值农历正月十四,台湾阿美族除旧布新的歌舞,“呼啦呼啦”点燃福州花海公园的喜庆氛围。为期两天的2017年福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落下帷幕。
今年的活动以“魅力民俗展海丝风采,两岸文化承同源一脉”为主题,开福门、迎福气、纳福礼、饱眼福、享口福“五福临门”的主线贯穿为期两天的活动。上千名海峡两岸手工艺人和民俗展示者们,以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与市民共闹元宵。
69岁的台湾高雄葫芦雕刻大师龚一航现场祭出造型不同的葫芦,烙烧、染彩雕、素雕、镂空,各施其法。只见他电烙铁“笔随意动”,一幅惟妙惟肖的公鸡牡丹“富贵吉祥”图跃然而出,围观市民水泄不通,赞叹不已。
这几年,龚一航更醉心搭配不同材质媒介,令古老的葫芦画呈现时代感。去年他便以镶钻的“白孔雀”作品斩获厦门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中华工艺精品奖”金奖。“我在台湾教了很多很多学生,中国画味道和传统工艺技法对他们来说,有很大魅力。”龚一航说。
台湾美浓油纸伞的老字号“广德兴”手工艺人朱雅莲说,台湾客家人婚丧嫁娶都离不开伞,美浓伞传承着客家习俗,尽管备受现代阳伞冲击,“仍必须保留下去”。
“这56骨伞骨,都是用台中的‘孟宗竹’浸水后削成的,上过桐油后的棉纸,又韧又透光,画师手绘上中国画,灯一打开,你就回到古时了。”朱雅莲说,油纸伞技艺传承也遇到相同困境,“大家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习俗和文化,一定有很多共鸣点”。
台湾的宗鹤拳传自福建福清,近年两岸弟子再续“武缘”,此次携手献演。台湾宗鹤拳传人、中华柔拳国际武术总会总会长童国栋说,宗鹤拳在两岸流传已久,两岸弟子终于同台演练,实在兴奋。
传承数百年的闽菜当天也唤起民众舌尖上的“家乡年味”。长乐高楼村村民陈国锐带来寓意五谷丰登的“米线”。他告诉记者,制作工序中最为繁复的是需用镊子一粒粒地夹住米粒,蘸上米糊,粘出三角形或菱形的底座。
这项技艺有200年历史之久,却断流近80年。陈国锐自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却决心重拾传统技艺,“唤起家乡人对传统的自信和珍重”。
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海丝气质,也融入此次盛会中。“茉莉花茶,是最早的‘中外合资’代表。”福建知名茶企春伦集团的茉莉花茶技艺传承大师张子建说。他振臂登上舞台,用福州话演绎茉莉花茶制作“秘籍”,激起一浪高过一浪“呀好”的方言呼应。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2014年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张子建曾作为技艺传承人参与答辩。“我告诉他们,从海外传来的茉莉花,与中国茶叶发生神秘的吐纳和吸收关系,完全契合古老的阴阳学说。”
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福建茶业再向海外出发。“那么制茶技艺的传承,变得更为急迫。”60岁的张子建至今为了窨花常常连续通宵,向徒弟们口耳相传“只能心领”的微妙心得,“我是乐在其中”。
集美大学民俗教授夏敏说,台湾对传统文化始终有敬畏之心,当今更善于运用文创令传统发出现代声音,两岸风格相互切磋,这样的交流既不会被台湾海峡阻隔,也不会因政局调整而不动,“相反,潜流一直在动,并会更为密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