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再现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灯”技艺:18年舞一回
(新春见闻)安徽再现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灯”技艺:18年舞一回
中新社合肥2月22日电 题:安徽再现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灯”技艺:18年舞一回
作者 张强 黄燕飞
春节舞龙常见,舞蛇却难得一见?21日晚,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上演了一场18年才能见到一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邵“洋蛇灯”表演。
当晚,大邵村家家张灯结彩,村民们像赶集一样从四面八方赶赴位于该社区的潜龙宫。现场锦幡开道,锣鼓铿锵,一条百多米长的“洋蛇”通体闪烁着光芒,随着近百位村民的舞动上下翻飞。
洋蛇出洞、金蛇狂舞、摇大车、走径折、堆宝塔、走行车……洋蛇灯每前进几步,就会变幻出一个新姿态。慕名而来的肥东居民梁森林说:“现在生活好了,玩的东西多了,但是老传统的东西还是不能丢。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像大邵‘洋蛇灯’这样的表演,让年味更足。”
非遗大邵“洋蛇灯”国家级传承人邵传富介绍,大邵洋蛇灯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相传600多年前,一条白色巨蟒在兵乱中救了邵姓婆媳,邵姓后代为纪念义蛇,扎制洋蛇灯舞弄,每18年舞一次,每次蛇灯增加1节。截至目前,蛇灯已经长达100多米。”
“洋蛇灯的制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邵传富介绍,洋蛇灯用竹篾成鳞状,外蒙白布。洋蛇灯工艺技巧复杂,绑、扎、凿、勾、翘、压等方法,全凭老艺人的经验,师徒传承,难以用文字表述。
邵传富说,最重要也最繁锁的制作是蛇身。首先要将竹条破篾,3位师傅要花上20天时间才能完成。接着将竹篾绕圈、扎绳并分叉。“每天要50个人同时干活,一周才能完成。”
邵传富告诉记者,为了让“洋蛇”在晚上舞动起来有一种光芒万丈的感觉,蛇身里要摆放蜡烛。“蜡烛在蛇身里为何不会脱落?因为蜡烛牢牢地被固定在里面的一个摆轴上,就像不倒翁,不管蛇身如何动,蜡烛的重心都是朝着中间。”
洋蛇灯表演结束后,邵传富坦言,随着时代的变迁,为更好传播“洋蛇灯”技艺,大邵洋蛇灯逐渐改变18年舞一回的习俗,转为按需表演。蛇灯的长度也不是每次增加一节,而是根据耍灯的人数来定。
古稀之年的邵传富和蛇灯表演者们依然坚守在传承一线。目前,他已经把关于洋蛇灯的所有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儿子。邵传富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传承大邵洋蛇灯。
目前,为保护传承大邵洋蛇灯技艺,合肥市已启动抢救性保护措施,将洋蛇灯的由来、扎制、舞弄等全过程制作成影像资料,助其得以传承。(完)
专题:春运·春节·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