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画:从另眼相看到刮目相看
——油画家周长江谈创作环境的巨变
林明杰
- 周长江
- 周长江油画作品《大厦的构成》
进入鼠年,上海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周长江,正在酝酿以综合材料创作一组抽象作品。正逢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样重大的节点进行创作,竟然是抽象画,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而如今,在中国已拥有越来越多的抽象画欣赏者。改革开放使艺术家的天空越来越开阔了。
千篇一律 宣传画
在改革开放前期,中国艺术家在探索抽象艺术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新当选的上海美协副主席周长江感慨地向记者回顾。可改革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深入,不仅是体制,更是观念在变,抽象画终于进入了寻常艺术欣赏者的视野。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他不可能画出像现在这样风格的作品来。周长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在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出生的。在“火红”的年代里,他只能画大幅宣传画。1975年,他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班。成天画千篇一律的宣传画。1978年,周长江毕业分配到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绘画组,当时的周长江是公司的“画像工人”,但一心想当艺术家的他不甘心每天机械地画宣传画。他总是很快完成每个月4幅画的指标,然后创作他想画的作品。
开拓视野 画风变
1981年是周长江非常关键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油画《生命》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而且因为这次获奖使他获得听一个讲座的机会——由此他的画风大变。他在应邀赴京参加“全国青年油画创作座谈会”期间,参观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品展,听了波士顿博物馆专家关于现代艺术的讲座。他对当时感受记忆犹新:“我们从小受到的是‘革命写实主义’画风的教育。面对全新的现代艺术,仿佛见到天外来客。惊讶,震撼,困惑,全部涌上心头。”尤其听了波士顿博物馆专家介绍了自20世纪开始一直到二战以后所有的艺术流派和社会影响、史学意义以及各流派的依存互补关系对艺术史的推动,周长江感受到,现代艺术并非“颓废”,现代艺术家对艺术有着认真而执著的精神。
周长江说:“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让我们了解了世界。我那时开始对艺术重新理解和反省。”
现代艺术 迎春天
周长江如饥似渴地到处猎取世界现代艺术发展的各种资料,试探性地将一些新的艺术手法融入到写实主义的画风中。譬如一幅《雨中的自行车》,他借用了现代艺术大师波洛克的滴洒技法,展出后让许多专家眼睛一亮。上海美术界需要年轻的优秀人才,周长江被调入专业美术单位上海油画雕塑室(上海油画雕塑院前身)。这进一步激励他进行更为大胆的艺术探索。但是,当他的第一批抽象作品从画室中拿出来准备参加单位组织的大型联展时,人们一下子难以接受。尽管他的作品先后在“全国85美术思潮幻灯巡回展”、上海“海平线”画展中亮相,但还是被安放在不起眼的角落。直至上世纪90年代后,艺术创作环境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的抽象作品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这是抽象艺术在国内官方大展中首次获奖。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中华文明五千年展”,周长江的抽象作品成为当选作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美术界萌发了巨大的创造力。许多艺术家从开始试图了解、模仿西方的艺术,逐步发展到如今探求如何以自己的文化视角来发掘新的艺术形式和内涵。”现在身为华东师大艺术学院院长的周长江说,“中国美术的春意一年比一年盎然”。
记者 林明杰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