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字病句爬上封面
□周俊生
最近在书店见到一本新书《和文学大家》(学林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作者吴泰昌是文学界一位重要人物,因长期身处京华文学界中心,他的著述很有价值。他的这本新书,印制得也很雅致漂亮,但笔者对着这本书左看右看,横看竖看,最终还是没有购买。为什么?因为这本书的书名是读不通的。
一般地说,一本书的书名,应该是一句完整的话语。但“和文学大家”却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无法向读者传递有关的信息。“和”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介词。如果“和”是连词,那么它连接的是什么呢?书名中只出现了“文学大家”一方,却没有出现另一方。如果“和”是介词,那么它和“文学大家”合在一起,仅仅是一个介词结构,句子的主要成分缺失,读者不知所云。
书的封面犹如一个人的眼睛。一本书的书名如果让人感到连话都没有说好,那么它在读者中的接受度自然也会降低。现在的出版物错字、病句很多,已经成了读书界的一个公害,但大都埋在书内,还可以招摇过市,但如果书名出了问题,就像一个人疮疤生到脸上,只能让人们对他“敬而远之”了。
错字、病句现在已经从书里爬到了封面上。这里再举两例:一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从理想到毁灭》。“理想”和“毁灭”这两个词嵌在“从……到……”句式中,但这样的句式要求嵌入的内容在词语概念范畴上必须保持同一性,例如“从上海到北京”“从古到今”等。但是,在“从理想到毁灭”这句话中,“理想”和“毁灭”却找不到一个能够统辖它们的上位概念,它要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又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我是农民的儿女》。“儿女”是个集合概念,单个的人要么是某人的“儿子”,要么是某人的“女儿”,而不可能是某人的“儿女”,但这个书名中的“我”,却违反了常识。
不通的书名,严重损害图书的质量,此种风气不可蔓延。希望作者和出版社编辑都能认真一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