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亟待改变"重戏轻曲" 精彩唱段将消亡?——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戏曲舞台亟待改变"重戏轻曲" 精彩唱段将消亡?
2009年06月10日 10:44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告诉记者,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有资料记载的300多个剧种已有100多个湮灭于世。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戏曲剧种丢了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曲”,所以也就没了“戏”。这位花脸名家大声疾呼,中国戏曲创作“重戏轻曲”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不重视戏曲音乐很不公平

  越剧前辈袁雪芬曾多次批评,戏曲音乐长期没有在戏剧的宏观把握中处于应有的地位,许多院团甚至没有专职的音乐设计岗位。

  她强调,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从本源上说,是声腔系统的变迁史。戏曲、戏曲,戏离不开曲。曲是用来区别各剧种的主要标志,也是表达人物情感的主要手段。而现在的情况却是,演员唱得好,很容易出名,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但戏曲音乐家却默默无闻,清贫自守。如创作了越剧《梁祝》《西厢记》《祥林嫂》的刘如曾,创作了昆剧《琼花》《牡丹亭》《蔡文姬》的辛清华,创作了沪剧《芦荡火种》《甲午海战》《罗汉钱》的万智卿等,他们耕耘一生,但舞台辉煌往往和他们无关。这很不公平,也不利于戏曲发展。

  音乐“急就章”难谱动人旋律

  上海音乐学院戏曲音乐专家连波教授直言,如今戏曲作曲的队伍老化,后继乏人。全国现有200来个剧种,专业作曲却寥寥无几,以京剧作曲为例,全国不超过10人。去年中国京剧节,朱绍玉一人就包揽了近一半参赛剧目的作曲。

  连波指出,一个剧本既可排京剧,也可排淮剧,但戏曲音乐却不可替代。作曲人才培养不易,既要学西方的作曲技法,又要熟悉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还要了解戏曲各流派行当的唱腔特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

  但如今院团急功近利,不愿背包袱,常到排戏时才临时请作曲。当年程砚秋排《锁麟囊》,光琢磨唱腔就花了7个月,现在剧本到了作曲家手里,却要求他们10天、20天就拿出曲谱。作曲家没时间与编、导、演沟通,也没有时间认真修改打磨,总是被动地随着剧本动一处、音乐跟着改一处,如此“急就章”,又怎么可能谱写出流传千古的动人旋律来?

  戏曲音乐不可止步于我们这代

  本月底将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个人作品演唱会的淮剧音乐家程少梁说,加速戏曲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不拘一格,多管齐下。比如,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些专业院校,可以破格招收专业院团内有潜质的人才定点培养;

  又比如,可以请有经验的作曲家招收徒弟,传授戏曲作曲专业知识,并在具体创作实践中传、帮、带,他最近就在别人推荐下收了一位从外地引进的作曲人才作为学生,专学淮剧音乐创作。这位创作了淮剧《哑女告状》《金龙与蜉蝣》《八女投江》等优秀作品的作曲家强调,音乐是剧种的艺术灵魂,一个剧种如果唱腔不好听、没有特色,这个剧种就会面临危险。他希望,全社会都要为戏曲作曲人才提供扶持和帮助,切不可让声腔各异、流派纷呈的戏曲音乐在我们这一代止步。

【编辑:刘通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