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筹备“5.12”一周年隆重大展中,收藏了争议新闻人物“范跑跑”的眼镜。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范跑跑”的眼镜
撰稿·沈嘉禄 主笔
中国向来不缺少歌功颂德的动作,但缺少反思的载体。那么,允许这副眼镜作为展品呈现并能一再刺激观众的记忆,才是社会真正的进步。
汶川地震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展品中出现了一副眼镜,它的主人就是“一跑天下知”的范跑跑。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网上,痛斥声几乎排山倒海。压倒性的观点认为这是博物馆吸引游客的噱头。再说博物馆里还有温总理在灾区讲话使用的话筒、救灾失事直升机残骸等重量级展品,象征师德隳坠的这副眼镜与它们同时展出,似乎是对民众感情的亵渎。有些比较厚道的朋友则往“主流话语”方面猜想,认为此举是将“范跑跑”钉在耻辱柱上。
一年来,围绕范跑跑在大灾面前该不该跑的讨论,已经涉及到道德与教育体制等深层次领域,对民众撇清事件表面的浮沫,直抵事件核心展开反思,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建国60年来,还没有多少社会事件能激起如此大面积、如此深层次、如此戏剧性、如此壁垒分明的大讨论。而且在讨论过程中,范跑跑本人的人身是安全的,自由的,主流媒体与民间舆论都有较为畅通的渠道,从这个层面上说,确实是社会的一个很大进步。
在这里,我不想就范跑跑的眼镜是否可以作为展品陈列,或者与温总理的话筒出现在同一平台上是否妥当再作议论。我倒发现,发表议论的民众几乎都没有去过汶川地震博物馆,更不知道这个博物馆其实并非政府辟建的,而是属于建川博物馆聚落中的一个主题馆。说白了,它属于民间立场,个性表达,不代表国家意志。
在建川博物馆聚落中,主体部分是抗战史料,进入广场口迎面就是一个日军的碉堡(正宗老货)。在纪念抗战的名义下,这里除了正面战场、中共抗战、川军抗战等陈列馆,还有一个让人伤感甚至感慨万千的战俘馆(长期来,受所谓政治贞操观的影响,战俘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歧视)。展馆外还有一个中国抗战壮士雕塑广场——在这里,毛泽东与蒋介石(最近在蒋身边新添了宋美龄)同为抗战英雄而伟岸屹立,国共两党赫赫有名的抗战将领打乱了往日泾渭分明的政治阵营,在民族大义的召唤下聚在一起供人瞻仰(不少国民党将领在不久另一种语境下列为战犯)。如果是官方博物馆,人物的选择和排序就不知要折腾到猴年马月了,说不定方案根本批不下来。
我建议再建一个汉奸馆,得到的回答是正在筹建之中。还有几个民俗馆,比如三寸金莲和红色年代的瓷器,这些东西与温总理的话筒更是“浑身不搭界”。
樊建川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放着地级市的宜宾市副市长不做,下海经商,然后“凭一己之力”搞起了这么一个博物馆聚落。地震博物馆本不在计划之内,但浩劫既然发生,搞一个地震博物馆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事。他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征集实物,有些“先下手为强”的实物比较“专业”,较之筹建中的北川博物馆的东西更有价值,更能说明问题——所谓问题,在这里就指更全面、更深刻地展现地震中的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不能因为它的非官方地位就排挤它、歧视它、嘲笑它,只要政治上基本正确,不违宪,不戏说,不伪造,不以有悖人性的场景亵渎观众感情,它的存在价值就应该肯定,就可能弥补主流话语的空白与疏忽。
范跑跑的眼镜能够成为展品——博物馆里的展品有点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的意思吧,基于一个宏大的叙事背景和议论话题。看到它,我相信每个观众都会激活对这一事件的回想,我也相信在通过广泛议论而得出的结论之上,观众肯定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那么这副蒙尘的眼镜可以时时提醒国人,大灾大难面前,如何约束每个人脑子里可能都潜伏着的“范跑跑”。
范跑跑的眼镜能取得争议性如此之强的展出效果,就因为它所呈现的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价值在当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为后人了解、解读21世纪初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留下很大空间。中国向来不缺少歌功颂德的动作,但缺少反思的载体。那么,允许这副眼镜作为展品呈现并能一再刺激观众的记忆,才是社会真正的进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