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7月3日电(见习记者 赵晔娇)今天,浙江曲艺传承保护论坛在杭州举行,该省七个市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一展演。其中,金华兰溪市的滩簧以曲艺的形式再现舞台,这在建国六十年来还是第一次。据悉,曲艺是兰溪滩簧最原始的表现形式,由于战乱,在上世纪40年代几近绝唱。
“兰溪滩簧最早出现在清乾隆后期,6-8人围坐在两张八仙桌拼接的长桌子边。两位滩簧先生身着青衫,一人扮花旦持乐器、一人扮小生摇扇子演唱,其余为乐队伴奏。”兰溪市文化馆馆长杨丽萍告诉记者,今天看到的兰溪滩簧实际上已被融入金华婺剧,成为戏曲的一种。
目前,兰溪滩簧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滩簧对演唱者的素质修养要求很高,在民间通常只有一定身份的人才会唱。再加上战乱,滩簧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难觅其踪。”杨丽萍说,今天表演的两位滩簧先生已近古稀之年,能请出他们很是不易。“今后,我们打算一年创作一个作品,保住曲艺的魂。”
“六十年后,还能看到曲艺形式的兰溪滩簧,我很感动。这得益于浙江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浙江省曲艺家协会首席顾问马来法这样认为。
曲艺这种始于农耕文明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的确遭遇了传承保护的尴尬。“除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立法保护,浙江也每年拨款1500万,用于保护国家级、省级的非遗项目。不久后还将在高校设立非遗教学实践基地。”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王淼表示,“曲艺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祖宗资源,是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一个载体。”
据介绍,浙江是曲艺大省,从南宋至今已形成90多个曲艺品种,其中有1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排行居首。绍兴莲花落、温州鼓词、金华道情、平湖钹子书、宁波走书等,至今活跃于舞台。
“特别是绍兴莲花落、温州鼓词,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接班人,他们在接受传统书目的同时,还不断结合时代的要求,进行一些新书目或新段子的创作,为传统曲艺注入时尚、草根的元素。”王淼说。
记者见到了莲花落的表演者韩会稽,年仅三十岁。“今年是莲花落诞辰101周年。为了弘扬民族遗产,在政府主导下,绍兴市绍兴县已经开始了莲花落二次创业。特别是在著名莲花落表演艺术家胡兆海的牵头下,成立了绍兴市地方曲艺学校。现在第一批毕业的21名学员,正在中国各地巡演,广收好评。”
在今天的论坛上,浙江各地文化部门对如何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探讨。“曲艺在现代的传承还是要结合其艺术规律和地域特色。”浙江省群众艺术馆馆长张卫东表示,传承保护非遗项目,就是在保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