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九月六日电(邹瑞玥)推理、悬疑、惊悚,这些心理“过山车”式的话剧题材,已经取代一度风靡沪上的“白领话剧”,成为近期京沪两地话剧的票房大赢家。然而,尝到了甜头的制作人纷纷扎堆此类题材,各地话剧院也都动起了脑筋“分一杯羹”,大量雷同使话剧深陷于题材的局限性中拔不出身。
在今天此间的《向祖国汇报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国话剧发展论坛》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台北等地的话剧人就“中国话剧再发展的动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五年前,《单身公寓》使话剧白领、都市题材受到热烈追捧,大家便扎堆做白领话剧;最近《无人生还》、《万圣节的游戏》等推理、悬疑题材票房颇佳,大家又一窝蜂。”最早在上海开排小剧场话剧的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对话剧界这种跟着钱跑的风气颇不以为然。
现场,专家们一一发表见解,认为国营剧团往往追求规模效益,容易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民营剧团如果能打出品牌和形成个性风格,“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或许会给中国话剧带来活力。
“在台湾,只有国光剧团一家主要由政府资助,”台北话剧总监李立亨介绍了台湾剧团的情况,“政府出资补助的话剧,先要由一个话剧研究专家和一线工作者组成的专业评审团进行评估。除演出票房和政府补助,还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企业赞助。”
近十年来,民营剧团为中国话剧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如成功地将年轻白领召回剧院的《单身公寓》,就是他们的作品,但由于得不到政府的鼓励,生存境况堪忧。
“优秀的导演应当有自己的地盘。”话剧制作人周可说。花了两年时间,终于组建起自己剧场的她,笑称她是向资助人“出售自己的梦想”。“民营话剧人的期待,就是有一天民营剧团能获得政府扶持,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气息的企业愿意合作,让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话剧导演获得尝试的余地。”周可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