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婚的那天非常热闹。晚上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我精疲力尽回屋,还没坐下,父亲就问,有没有给工作人员送糖果。我回答还没有——
父亲沉下脸说:你怎么这样没礼貌
十多年来,我和我母亲及我的老伴,住在我父亲叶剑英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的那栋两层小红楼——北京西山二号院故居。
2009年的初秋悄然走近,但庭院依然绿荫叠翠,瓜果低垂,生机盎然。漫步在花树间,眼前处处都留下了父亲的痕迹:树荫下有他不倦读书的身影,大厅里有他用左手打乒乓球时认真的模样,一切似乎还历历在目。
叶剑英生平简介
1896年—1986年。广东梅县人。1917年就学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追随孙中山革命,参与创建黄埔军校并任该校教授部副主任。参加了两次东征及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师师长,第4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至1930年赴莫斯科学习。回国后曾任中革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红军学校校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和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第四局局长,长征中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八路军驻南京代表,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常委,中革军委参谋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1947年回延安,任解放军参谋长,中共后方委员会书记、北平市市长。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南局代理书记、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6年后,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是中共七至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八(八届十一中全会增选)、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作者简历
凌孜(叶向真),叶剑英元帅女儿。1941年生于延安。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转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1966年毕业。曾导演电影《原野》等4部故事片。
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职。
1 书中藏醉叶
留下一年秋
父亲在家里常爱逗孙子和年轻的工作人员玩,还给他们起了不少绰号:什么“old王”“马头”“老和尚”“teacher-蛐蛐”。几十年过去了,有些工作人员至今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大家见面,仍然叫着老首长当年送的绰号。
父亲十分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学习,他常说,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为了党和人民把人生最好的时光贡献出来了,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只要愿意都要想办法送他们到学校去学习。几十年里,我父亲送身边的工作人员到护校、军医大、 国防大学等学习的有二十多人。“文革”中,江青告状说叶帅喜欢走后门,送人从后门上学,一时传得沸沸扬扬。为此,父亲向毛主席写了一封“检讨”说明情况。没想到,此事却引出毛主席一个批示:“前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好人,后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坏人。”
在外围站岗的警卫战士,父亲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他散步时会走过去问他们家乡是哪里,家里经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困难。有一次,一名警卫战士告假回家探亲,父亲知道他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立刻让秘书拿100元交给他。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每个月工资才40元,我们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就靠我父亲的400元钱啊。
我每每看着客厅里悬挂的那张父亲与我的合影,总是会回忆起1963年11月一个深秋的清晨。那天,阳光明媚,我陪父亲在院落里散步。父亲捡起一片红叶观赏了一下,随手交给我,我回屋就把红叶夹进他的厚书本了。没想到隔了一天,父亲写了一首“二号楼即景”的五言诗:翠柏围深院,红枫傍小楼;书中藏醉叶,留下一年秋。父亲把深秋中大自然的最后一缕美丽收进了他的诗里,以致我们全家至今都对枫叶有一种特别的钟爱。
二十多年后,也是在这样一个枫叶飘落的深秋,父亲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程。当时我找出了一片存在书中的枫叶,兄弟姐妹们都在上面签了名字,以作为对父亲的怀念。
2 挺着腰杆走路夹着尾巴做人
父亲青年时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北伐”时期,军阀陈炯明叛变,在广州攻打总统府,他守护孙中山在白鹅潭“永丰舰”上成功脱险。他是黄埔军校筹备组20位建校元老之一,开学时任职副教育长,负责制定全校课程。蒋介石非常信任并器重他,当时,唯有他一人可以佩剑进入蒋的卧室。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在上海大肆屠杀工人,这使父亲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那时父亲生活极其优越:行军时有马骑,累了还可以坐轿。途中战士挑着外国进口的曲奇饼干、炼奶、咖啡、白兰地酒。但是,他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脱掉皮鞋穿上草鞋,奋起通电反蒋。在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处在最低谷的时候,父亲挺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根据地,他们连吃的一点点盐都找不到,只好天天拿白水煮竹笋。以致几十年后父亲还怕看见笋,多少年都不吃笋。
父亲平时很慈祥,但是他严厉起来,很有震慑力,没人敢顶撞。我小时候还不懂这是为什么,长大后才明白,这是一种“训导”,为的是让我们永远记住做人的标准、要求和准则。例如对来客一定要讲究礼貌,要尊重所有人。每次家里来人,不管是司令政委,还是一般客人,告别时,父亲都要亲自送到门口,哪怕身体不好,也坚持拄着拐棍送客,而且他要求我们也要这样做。
上世纪60年代我结婚的时候,来了很多客人。这一天非常热闹,待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已是晚上9时多了。我筋疲力尽地走回屋,还没坐下,父亲突然问我,给没给工作人员送糖果?我说,还没有,已经很晚了,怕大家都睡下了。父亲的脸立刻沉下来了,“大家都凑了钱给你买了礼物,镜子、暖壶……你怎么可以这样没有礼貌!”于是,我立刻拿了托盘,装了糖果挨家挨户去送。
古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父亲就是这样,要叶家的人懂得一个“礼”,要尊重别人。这也让我想起他经常对我们讲的一句话:“挺着腰杆走路,夹着尾巴做人”。
我高中毕业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父亲希望我做个中国的“米丘林”。但是,我没和父亲商量就报考了艺术学院。父亲得知我考上的是电影导演系后很不高兴,一个星期没跟我说一句话。20年后,我拍完电影《原野》,请他看这部片子。父亲看完才说了一句话:“现在我才明白你在干什么。”啊!他老人家总算是认可我干这一行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