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上万件海底文物的日日夜夜
9月26日,南澳1号(原名“南海Ⅱ号”)古沉船水下考古抢救发掘正式启动。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南澳1号”古沉船打捞在即,那些见证广东海洋文明、粤东制瓷史以及海上贸易活动的上万件海底文物有望重见天日。至此,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已经守护“南澳1号”856个日日夜夜,确保了古文物万无一失。
2007年5月25日,云澳边防派出所发现并收缴了渔民私自打捞的出水古瓷器。5月31日,广东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导带领3名参与过“南海Ⅰ号”打捞工作的水下考古专家赶赴南澳,了解先前古瓷器查获情况。
后经水下考古专家的下水摸查,在南澳岛乌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发现的沉船是一艘约17至18米长的明代古沉船,沉于海底25米至30米之间,船上及四周约有瓷器上万件,其文物价值可媲美阳江海域宋代古沉船“南海Ⅰ号”,因此该沉船被定名为“南海Ⅱ号”(现更名为“南澳1号”)。
据专家介绍,“南澳1号”的发现和打捞,对于深入研究汕头市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海上交通运输、经济商业贸易活动,均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提升南澳县、汕头市的地位乃至在增加广东省文化品牌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据守护“南澳1号”古沉船的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朱志雄介绍,自发现“南澳1号”到水下考古抢救发掘正式启动有856天,一共出动派出所警力3608人次,出动公安边防摩托艇11750次,发现可疑船只90艘,驱赶不明作业船只2180艘。
发现并快速查获流失古瓷器
两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在云澳边防派出所有着道不尽的故事。所长朱志雄用平缓的语调讲述当时“南澳1号”上文物发现与收缴时,那一幕幕令人既紧张又兴奋的场面。
2007年5月25日上午8时30分,云澳边防派出所接到线报:在南澳岛乌屿与半潮礁(俗称“三点金”)之间的海域,有船只正在打捞海底的古瓷器。接报后,所长朱志雄当即带领五名官兵乘坐公边摩托艇迅速赶赴事发海域。到达现场时发现有两艘可疑船只正停泊在该海域,并有人正在进行潜水作业。边防官兵随即要求可疑船只上的人员停止作业,并登船检查,随后在船舱的一个不起眼角落发现了21件刚刚打捞出水的古瓷器。
在同一个地点发现这么多的古瓷器,引起了所长朱志雄的警觉。据朱所长对当时情景的描述:“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云澳‘三点金’海况极其复杂,先前关于古沉船也有好多的传闻,再加上当时在现场查获的出水瓷器制作工艺独特,并有海底的附着物,因此我们判断这些瓷器应该是从海底的古沉船里打捞上来的。”
在查获这21件古瓷器之后,边防派出所一方面将这些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一方面加派警力对“三点金”海域进行昼夜警戒保卫,同时请来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对古瓷器进行初步的鉴定。5月26日凌晨2时,派出所再次接报,又有船只在“三点金”海域进行打捞,朱志雄带领六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发现有两艘船只正在潜水作业,经将相关人员控制后,在船上查获古瓷器117件。
在同一海域,短短的二天时间就查获了138件古瓷器,这让派出所方面意识到在此之前有没有渔民进行过零散的打捞呢?究竟还有多少古瓷器散落在渔民手里?
所长朱志雄从博物馆找来了几本关于文物保护法规的书籍,摘编后印成文物保护法宣传单,发动全所官兵深入辖区逐户发放宣传,以增强广大渔民保护国家文物的法律意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1日,一位渔民主动到派出所上缴了先前私自打捞的56件古瓷器。至此,云澳边防派出所在六天的时间里,共收缴各类瓷器194件,年份涵盖宋、元、明三个朝代,其中10件产于明万历年间的青花盘,后经鉴定为国家馆藏三级文物,有效地防止和遏制了国家文物的流失和人为破坏。
两年风雨守护出水文物海域
对“南澳1号”出水文物进行查获收缴工作告一段落后,在广州打捞局“南天马”专业打捞船尚未到达南澳之前,派出所想方设法租用四艘渔船对出水文物海域进行了24小时的全天候巡逻监控。
2007年6月11日,“南天马”专业打捞船到达“三点金”海域开始初步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7月20日晚,派出所4名官兵驾驶摩托艇前往沉船地点,准备与在打捞船上警戒执勤的干警交接班,途中突遇海面刮起强风,顿时巨浪翻滚,摩托艇随时都有被海浪吞没的危险。当时海况的极端恶劣,致使摩托艇要靠上打捞船相当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撞到打捞船上。官兵们努力调整着靠船的角度,慢慢地贴过去,不料一个巨浪席卷而来,挟裹着摩托艇就往打捞船的铁板上撞去,情势相当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打捞船上的执勤官兵迅速将旁边的一个大轮胎拖到相应的位置,使摩托艇在撞上打捞船之前及时得到缓冲,没有硬生生地撞在钢板上,最终化险为夷。事后,官兵们都说好险,称要不是那个大轮胎卸下了大部分的冲力,那天很有可能就会发生艇毁人亡的悲剧。
2007年7月25日,“南天马”专业打捞船返回广州修整,“南澳1号”初步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结束,而这才是边防官兵确保“南澳1号”安然无恙的开始。
2007年8月10日晚上9时30分,大雨倾泻,值班点的雷达屏幕上出现四个静止的疑点,在目标海域上停留达15分钟之久,边防官兵在接警后顾不上披雨衣就驾艇出警。当时恰逢台风将至,海面浪高风急。能见度极低,但官兵们依然义无返顾地勇敢出击。在抵达目标海域时,发现可疑船只已驶往外海。“南澳1号”安全了,但艇上官兵个个全身淋透,冷得直哆嗦。
同年9月17日晚上9时37分,雷达屏幕上显示目标海域有三个可疑点,5名边防官兵顶着海面迷漫的浓雾迅速出警,当到达“南澳1号”沉船海域时,发现有两艘渔船正在进行潜水作业,边防官兵立即靠前制止并将船只带回港内做进一步检查。后经仔细检查在其中一艘船的船舱内发现古瓷器一件,经专家鉴定为“南澳1号”上的出水文物,四名违规打捞文物的涉案人员被移送县公安局处理。
边防官兵就是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气候下,在海上经历了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在两年的时间里与窥视海上文物的不法分子进行着一次次的较量。
严防死守让觊觎者难越雷池
2009年4月,曾参与“南海Ⅱ号”保卫任务的云澳边防派出所林泽鑫警官在外出差后回南澳,在回程渡轮上无意间听到一个上岛的外地游客与一个南澳人的对话。外地游客饶有兴致地问南澳人:“听说你们这里发现的‘南澳1号’上有大量的古瓷器,你们本地人熟悉海上的情况,不是可以趁机去打捞一些瓷器上来?”南澳人回答说:“你开什么玩笑,现在那个沉船的海域已经有边防警察安装的雷达在进行24时的监控,请问谁还敢轻举妄动?”身着便服的林警官在旁听后不禁一笑。从这一个“小插曲”,我们可以看到边防官兵是如何为“南澳1号”构筑起让不法分子也闻之色变的“铜墙铁壁”。
在云澳镇一处僻静海滩的一栋烂尾楼三楼,“南澳1号”的雷达监控点就设立这里。走进楼内就能感觉到四处透风、潮湿并且充满杂味,在三楼一个用木板隔成的小房间里,记者看到二位值班警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雷达显示屏,监控着通过古沉船海域的船只。
据朱所长介绍:“由于“南澳1号”古沉船海域海水较浅,想要非法打捞的船只要带有一般的潜水设备就可以很快潜到水下,这给日常守卫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此,在2007年强热带风暴‘圣帕’来袭之前,所里专门筹资购买了一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古沉船附近方圆一海里的海域。这样一旦有船在该海域停留超过设定的10分钟时限,系统便会自动报警,派出所官兵10分钟内就能驾艇赶到现场查看。”
有了高科技设备助阵,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使得“南澳1号”古沉船的防线更加严密。一些心术不正之徒见在海上没空子可钻,就妄想在边防官兵身上打开缺口。朱所长说:“我们会时不时地接到陌生人的来电,许诺只要官兵打开方便之门,捞上来的文物所得可‘五五分账’。但是,我们的官兵始终不为所动,并义正辞严地警告这些人,如果胆敢跨越雷池半步,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据了解,云澳边防派出所自发现“南澳1号”以来收缴出水文物267件;担负“南澳1号”古沉船的警戒保卫任务以来,发放法律宣传单1500份,积极出动警力,劝离不明作业船只,以高度的热诚、强烈的责任感确保了珍贵文物的安全。
对于云澳边防派出所保护“南澳1号”所作出的贡献,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在“南澳1号”古沉船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仪式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文/图本报记者 游春亮 本报通讯员 唐艳 林春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