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侥幸“逃生”之后 “来生”究竟如何——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鲁迅故居侥幸“逃生”之后 “来生”究竟如何
2009年12月15日 13:49 来源:瞭望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鲁迅故居侥幸“逃生”之后

  在“修旧如旧”的幌子下,拆了弥足珍贵的老建筑,代之以富丽堂皇的新东西。如此“保护”,虽生犹死,甚至生不如死

  在前段时间关于北京名人故居的争论中,有一处地方曾不断被人提起,即八道湾胡同11号的鲁迅故居。

  说来这老宅已经有整整90年的历史了。

  1919年,在北京工作的鲁迅与周作人决定将家人北迁定居,于是筹资买下八道湾胡同11号的院落。由于周作人去日本迎接家眷,选房买房及改建施工的事情,基本都是鲁迅一人承当。当年12月,鲁迅独自返回绍兴,将母亲鲁瑞、妻子朱安以及弟弟周建人一家接到北京。

  在八道湾居住期间,鲁迅写就诸多作品,其中著名的当数《阿Q正传》。当时,他还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并忙于参加社会活动。各界人士时常来访,如蔡元培、胡适、毛泽东、郁达夫等人都曾登门拜访。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甚至在其家中住过一段时间,鲁迅还据其生活情况写出了名篇《鸭的喜剧》。但是,鲁迅在这里只住了三年多的时间:1923年7月,周作人与鲁迅突然反目;8月2日,鲁迅携妻子朱安迁至砖塔胡同居住。

  这座宅院确有不同寻常之处,它貌似北京的普通四合院,但又有许多独具匠心的设计,处处显露着鲁迅倾注的心血。全宅共五进院落,前院空旷开阔,宜于孩子们玩耍。第二进院子有9间用作客房和书房的前罩房,鲁迅有时也住在这里,《阿Q正传》便诞生于此。第三进是正院,正房的东西屋由母亲与朱安居住,中间的堂屋兼作餐室。堂屋北面接出一间房子,鲁迅冬天一般睡在这里。按北京的习惯,这样的屋子被称为“老虎尾巴”,它与后来西三条鲁迅故居的格局基本相同,这是鲁迅住处一个微妙的特点,因为他始终不愿与朱安同居一室。正院的三间西房曾是鲁迅书房。后来,它成为周作人自己的书房,即颇有名气的“苦雨斋”。第四进院有9间后罩房,周作人与周建人两家各用3间。东面3间是客房──《鸭的喜剧》便写在这里。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作人被南京政府判处10年徒刑。后经取保释放回到北京,仍住在八道湾,此时院中已有其他居民居住。“文革”中他受到冲击,于1967年死在后院东面一间小屋里。

  由于周作人在外寇入侵的时候做了汉奸,使八道湾这处本应辉煌的院落无端蒙垢,这也是它始终未被列为文保单位的原因之一。然而,这宅子毕竟是周家共同的财产,不仅经过鲁迅当年的苦心营造,还留下诸多无法磨灭的历史积淀。

  近年来,我曾数十次前去踏勘,院内情况,尽管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侵袭,主体建筑仍基本完好,但是,院内居民已达三十余户,到处都是自行搭建的杂屋,更有拆迁的消息时常传来,让人倍感担心。

  2009年6月,《房屋拆迁公告》出现在八道湾及周边胡同的墙头。据了解,这一地区将成为北京市35中的新址。此后媒体的跟踪报道让人略感宽慰:该院将作为35中的校内文物保留;校方负责人明确表态,计划将它作为学生图书馆。

  对于将来的学子来说,能在《阿Q正传》诞生的屋内读书,能在《鸭的喜剧》描绘的场景中徜徉,那是何等难得的机缘!但是,有许多事情尚不似人们希望的那样简单。笔者再次前去实地探访时,发现了一个十分让人担忧的问题,按拆迁公司的惯例,往往是搬走一户便立即拆除一户。至8月下旬,院内已有数户居民迁走、数间房屋被拆,所幸主体建筑尚未受到损害。但是,如此发展下去,前景不容乐观。

  任何文物,最重要、最宝贵的地方,正在于其不可复制。而以往的拆迁,已无数次发生不容原谅的错误:在“修旧如旧”的幌子下,拆了弥足珍贵的老建筑,代之以富丽堂皇的新东西。如此“保护”,虽生犹死,甚至生不如死。对于八道湾胡同11号来说,就以那“老虎尾巴”来说,曾有专家否认它的存在,就连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模型中也没有这间屋子,但有可靠证据说明,它是真实存在的。这间小屋是鲁迅畸形婚姻的重要证物,一旦被拆,再无可补。

  为保证这院子能理想地恢复原貌,我想呼吁有关方面──比如35中的领导,应当从一开始就直接参与该区域的搬迁工作,并全面监督修复过程──“搬迁”与“拆迁”仅一字之差,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校方务必谨慎从事,万勿因一时的疏忽而使本应永远骄傲的事情变为永远的遗憾。

  八道湾胡同11号的“来生”究竟如何?它的命运,不应是孤立的个案。对于那些在城市拆迁过程中侥幸逃生的文物建筑来说,大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第一步是如何安全保留,第二步是如何真实复原。这些年来,被毁掉的真宝贝实在太多了,粗制滥造的假东西也实在太多了,令人痛心。希望我们各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后人多留下一些有历史内涵的真东西。□

  (文/陈光中 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