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自称"曹操后人" 曹操宣传将成"铁三角"——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多人自称"曹操后人" 曹操宣传将成"铁三角"
2010年01月04日 14:58 来源:郑州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得到考古确认,图为曹操高陵出土的玉、玛瑙装饰品。 中新社发 古研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出土头骨颜色不正常,依经验判断应为死前服毒

  多名曹操“后人”相继出现,郑州一市民称他就是其中一个

  曹操墓在安阳确认,一度引起争论和质疑,有人建议寻找到曹操的后人,用DNA技术来确定曹操墓的真伪。这个建议在网络上一出现,就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也有多人自称是曹操的后人,还有一上海老者跑到曹操墓地“认亲”,愿意与曹操进行DNA鉴定。但曹操墓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认为,DNA鉴定需谨慎,会对尸骨造成损毁。

  关于曹操墓里的两具女性尸骨,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考古专家认为,其中一位女性很有可能是服毒后死的。

  专家称一女子头骨颜色与正常死亡的不同

  2009年12月31日,记者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位知名的考古专家请教,他指着曹操墓出土文物照片说,看这个头骨的头型非常圆润、光滑,头骨发育和保存都非常好,生前应该是个非常标致的人。

  这位专家说,他干考古工作快30年了,在古人的头骨方面也算有研究。从曹操墓中发现的女性头骨颜色看,有些泛黄或泛绿,与正常死亡的头骨颜色不符。另外,一个残断的盆骨也有色泽泛绿现象。其他的骨头,包括另一女性头骨、肢骨色泽,则呈正常的灰黄色。骨头上不正常的色泽在同样的埋葬环境中出现,可能另有隐情,很值得注意。有可能是服毒后死亡的,但这只是怀疑,究竟是不是服毒死亡,化验一下便可确认。若这位女子为服毒而死,是自愿服毒,还是赐死,或者是被别人灌了毒药,这就需要综合判断了。

  “2007年,在江西靖安发现过一个东周墓葬,在尸骨中出现过相同的现象。”这位专家说,在江西靖安发现的东周墓葬中,11具人体遗骸的骨骼中都发现了一种绿色的结晶体。这些结晶体呈细长的菱形,颜色深浅不一,分布十分广泛,在膝盖骨、颅骨、牙齿根部,甚至有些尸骨的整个骨腔里都长满了结晶体。

  经过考古人员的鉴定和考证,还原了一段历史:这些人在临死前不久,曾在一起进食,食物包括香甜的瓜果。而这是她们的最后一餐,因为食物中掺杂着毒药。这些年轻女子很快毒发身亡,被集体安葬。2000多年里,在幽暗潮湿的地下,毒药产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这些结晶体。

  在2009年12月31日召开的曹操墓考古发现说明会上,对于两位女子的身份,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位置上退下来的郝本性认为,那个20多岁的女子应该是宫女或丫鬟。虽然在史书中有记载,卞夫人死后与曹操进行了合葬,但郝本性认为年龄大的女性并不是卞夫人,因为年龄不符,卞夫人出生于公元170年,死于公元230年,死时为60岁,而经过骨龄鉴定,那位年长女性只有50多岁。

  江苏省著名考古专家蒋赞初说,曹操妻妾成群,光说得出来姓的就有卞夫人、丁夫人、刘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等15个,而墓中只有两位女子,其他的呢?都被用来祭祀铜雀台了吗?她们都曾为曹操生儿育女,应该不会有那么悲惨的结局。

  提取DNA风险大,有可能损毁遗骨

  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刚一公布,就有人提出确认曹操墓需要进行DNA鉴定。但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称,对曹操的头骨进行DNA鉴定,面临两个难题:首先要找到确定无疑的曹操后裔,另外能提取到有效的遗传基因。

  就这个问题,湖南省甲骨文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湖南省六合国学书院教授黄守愚认为,对曹操头骨进行DNA鉴定很离谱、很荒谬。

  他说,到目前为止,即使连孔子家谱都有甚多不可考之处,何况其他家谱呢?依据曹姓家谱,可以肯定地说,要证明某人是曹操的真正后裔,基本上不可能。因为从曹操死去到现在,已经有1800年历史了,已至少经历了80多代,需要绝对没有偷人、借种之类来混乱曹操的纯正血统,所以,提取曹操墓男性遗骨DNA与所谓曹姓后人DNA进行对比鉴定,不仅在程序上根本不可能,而且也得不出科学结论。

  王明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担任了曹操墓发掘的人骨鉴定工作,“男性尸骨年龄在60岁左右,女性尸骨一具约20岁,一具约50岁”的鉴定结论就是他做出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明辉说,即使能够得到完全可靠的曹操后裔的DNA数据,两者接近率即使达到90%甚至99%,也只能得出大致结论,不会有100%的结论证明这个人骨就是曹操的。

  “按照现有技术,提取男性头盖骨DNA对遗骨本身必然会造成损坏。”王明辉说,而这样的风险较大,能否进行需经批准。

  在王明辉看来,曹操墓中的遗骨整体保存得很不好,男性遗骨只有顶骨及其周围的一小部分,一点极碎的小支骨、两颗牙,其中一颗还是龋齿。可以看出男性头颅相当大,营养状况良好,骨质疏松程度低于实际年龄。

  据曹操墓考古队领队潘伟斌透露,在曹操墓中还发现了指骨等碎骨。王明辉称,他还没有看到这些骨头,也许对这些骨头鉴定后会有新的发现。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84岁高龄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河南大学原历史系主任朱绍侯教授,对曹操评价很高。

  朱绍侯说,曹操文武双全,统一了北方,还改变了汉室奢靡的生活方式,生活极为简朴,在政治、经济、文学、军事上都有卓越贡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均认可曹操的正统地位。

  朱绍侯说,东汉末年各地豪强拥兵割据,趁此机会,曹操改编青州黄巾军,独立发展武装,在南北征战中雄踞一方,成为魏、蜀、吴鼎足之势中的主导性力量,这都离不开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史书记载他“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令人惋惜的是,其著述大都亡佚,但朱绍侯说,从其存世的军事文书和所取得的军事成就来看,曹操无愧于军事家的称号。

  说到曹操的文学成就,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其《观沧海》至今仍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诗句也不时从人们口中吟出。

  曹操在文学上的贡献并不仅限于数首流传后世的名篇,他还对当时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朱绍侯说,作为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据新华社电

  有关曹操后裔

  多人自称是曹操后人

  其中一位是郑州市民

  曹操墓被确认消息发布后的第二天,在网络上就有人自称是曹操第82代后裔,这位网名为“才高八斗曹植 ”的网友称:“我根据我爷爷留下的族谱,查到本家族为曹操的后裔,属于曹植这一分支。”

  元旦假期中,湖南省浏阳市太平桥镇合盛村一位名叫曹典钦的村民爆料称,合盛村曹姓村民是曹操的后裔。昨日记者与曹典钦取得了联系,他说,几年前,曹氏家族在重修族谱时,其中一本老族谱明确地记载着他们是曹操的后人,写有“魏武出于平阳而吾姓俱称谯国亦当年之从近也……”字样。

  在记者的博客中,一网名为“第六国际”的网友留言称:“我知道曹操后人在哪里,我就是其中一个。”

  记者昨日与“第六国际”取得联系,他在电话中说,他是郑州市民,老家在通许县,距离曹植墓所在地通许县七步村只有两三公里,全村都姓曹,应该是曹操的后人。

  一位操姓网民在网上发帖称;“我们姓操的才是曹操的真正后人。”据操氏族谱谱序记载,公元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政权后,疯狂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孙曹休举家逃往鄱阳郡新义(今江西省波阳县),为避免被司马氏政权斩尽杀绝,遂以曹操之名为姓,改曹姓操,延续至今。

  对于最近出现的众多曹操后人,安徽亳州曹操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威说,只依据族谱,很难确定他们是曹操的后裔,因为现在还没有发现没有断代的曹氏族谱。

  有关曹操文化宣传

  许昌愿与安阳、亳州

  形成铁三角关系

  对于曹操墓,在曹操家乡安徽省亳州市,两种声音争论激烈:以亳州市原博物馆馆长李灿为代表的质疑派,认为曹操墓不在安阳而在亳州。另一派以亳州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曹操研究会会长赵威为代表,认为曹操墓已经在安阳找到,而且证据确凿,应该尊重事实。为了探明真相,两派均认为要对疑似曹操墓的观音山墓进行挖掘。

  许昌文物局副调研员毛德新说,在历史上,还有曹操墓在许昌的说法,许昌的曹操文化研究人员和考古人员也进行了长期的论证和实地探查。“许昌和安徽亳州一样,对曹操有很深的感情,我们不仅建了魏武帝广场,还建了一个高达6米多的曹操雕塑。”毛德新说,“为了研究宣传曹操文化,许昌和亳州很早就开始合作,曹操墓在安阳的确认,使宣传研讨曹操文化上又多了个同盟军。我感觉在研究宣传曹操文化上,许昌、安阳和亳州应该能形成铁三角关系。”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