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薄葬和疑冢——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曹操的薄葬和疑冢
2010年01月13日 15:23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发现曹操墓,墓中没有贵重物品,引起有些人怀疑,这是不了解时代背景所致。

  东汉后期,宦官当权,政治黑暗腐败,弄到民不聊生,导致黄巾大起义,各地军阀乘机割据一方,互相鏖战,兵祸连年,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袁绍军队在河北靠桑椹裹腹,袁术军队在江淮拾蒲赢度日,很多军阀因没有军粮而士兵溃散。曹操军队当然也困难重重。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枣祇、韩浩建议,实行屯田来解决军食。还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职发掘高官富豪的坟墓,收集墓中财物以供费用。对此,建安五年(200年),被誉为才子的陈琳,在其名作《为袁绍檄豫州》中,痛斥曹操带领将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由于曹操有这种亲身经历,所以他在去世前书面下达《寿陵令》和《遗令》,一定要薄葬。现全文照录如下,它解答了薄葬和疑冢的问题:

  《寿陵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这是说:曹操坟墓“寿陵”,应在战国时魏国名臣“西门豹祠”西边的高地,因山为陵,不筑坟堆,也不竖碑。按照《周礼·冢人》关于公墓的规划,先王陵墓在中间,诸侯卿大夫陵墓在前后左右。汉朝称为“陪陵”。公卿大夫列将有功的,应陪葬在“寿陵”,陵园占地宜广,以便容纳陪葬的坟墓。这大概就是后来讹传曹操有“七十二疑冢”的来源。在古汉语中,“七十二”是形容词,形容多的意思,例如:身经七十二战,攻下七十二城,等等,它不是数词。那些所谓“疑冢”,该是陪葬的坟墓。

  《遗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这是说:现仍在战乱期间,不能按照古礼厚葬。下葬后,官员都脱掉丧服,将领要回到驻防地点,不得离开部队。有关官员照常上班供职。丧敛穿本人平时的衣服,不要陪葬金玉珍宝。所以曹操墓中没有贵重珍品。按当时情况也没有能力厚葬。

  □袁钟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