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研究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多数机器人仍以机械臂或普通机器的外形出现。研制一个真假莫辨的人形机器人,仍是各国科学家的努力方向。试想一下,在未来的某个春节,家里有个“机器人保姆”帮你“买汰烧”;单身汉也能过个快乐情人节,因为有“机器人女友”互诉衷肠……
科幻电影有望成为现实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孩子们应该记得美国著名的科幻电影《无敌金刚》,影片中的飞行员史蒂夫·奥斯双腿重伤后换上了价值600万美元的假肢,从此成为一位拥有超能力的“仿生人”。
总部设于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微桥(MicroBridge)服务公司目前正致力于这种仿生研究,并希望将电影中的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微桥服务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有能力生产大脑植入器的企业。这种植入器仅有火柴头大小,里面装有100多个由极硬碳化钨合金制成的用来传导电流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只比人类的头发丝稍粗一些,被植入大脑后用于加速神经脉冲,以激活和控制假肢肢体。研究者希望这种技术能够帮助截肢者学习和适应假肢的移动,以重新获得失去的活动能力。
外形、动作基本过关
像真人一样的机器人伴侣,规范的称法是“仿生人”,是机器人中的一个分支。它们的基本特征是追求与人类在外形与动作方面的高度相似。世界各国科学家近几年来推出了越来越逼真的仿生人。例如,日本大阪大学工程学教授石黑浩造出了一个机器人“替身”,并让“他”代自己到大学教书;美国机器人艺术家大卫汉森制作的“爱因斯坦”,面部装有28个小马达,可以做出丰富的面部表情。
中国的“邹人倜二号”也属此列,它是70多岁的西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人倜的“弟弟”,除了身材、样貌及服饰与邹如同双胞胎外,更会眨眼及左顾右盼,会说普通话及英语。4年前,“弟弟”一面世即被美国《时代》杂志列入“2006年最佳发明”。
仿生人的外形、动作越来越逼真,主要得益于材料、机械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就拿“皮肤”来说,目前流行的材料是高弹性硅树脂或硅胶,以逼真再现人类的皮肤纹理。如果在“皮肤”下装上各种装置,就能让机器人“感知”周围的温度、压力,甚至还能模拟出类似真人的心跳、呼吸。行动能力方面,先进的人形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行走、上下楼、下蹲起立,动作僵硬感也在逐渐消失。
学习、情感仍是弱项
随着科技发展,造出外表行动与真人无异的机器人并非遥不可及。不过,如果是一个不会思考、不会交流、也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恐怕永远无法让人类与其“促膝交谈”。
在人类本身不甚明了“大脑”和“情感”工作原理的前提下,指导机器人的智力和情感开发也面临重重挑战。就拿“智力开发”来说,研究者大多采取类似婴儿教育的方法,逐渐培养机器人自动学习的本领。
具体来说,先给机器人装上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人工大脑,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再让机器人像婴儿一样随意把玩面前的玩具,每一次不同的动作导致不同的结果,都会引起神经网络中神经元的关联发生不同的变化,反复多次后,机器人就能“记住”怎样的动作能拿住球。可以想见,复杂点的动作,机器人的“学习成本”也将大大增加,至于要学会“爱”、“直觉”等人类特有的“非逻辑”因素,科学家的投入以及所需时间,都呈几何倍数增长。
与此同时,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势必带来伦理新课题:“人”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功能更强大的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翻身做主人”?……这些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命题,现在开始可以严肃地考虑了。
仿生人,简单说就是仿真度极高的人体模型。专业解释为:以人体体型和脏器参数为依据,用与活体组织对x、r射线吸收、散射相似的多种复合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骨骼、肌肉、内部脏器及皮肤的人体模型。仿生人的外部形态与人体相似,材料组织辐射与人体等效,内部结构与人体仿真。
据解放日报、科技日报
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位”名叫“伊本西那”的机器人,和他的人类开发者一起,乘坐阿联酋航空公司的飞机,从迪拜飞往沙特利雅得出席学术会议。在飞机上,这个和真人别无二致,会说阿拉伯语,甚至会自己上互联网的机器人,令同行乘客惊叹不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