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书》难阻晋察冀画报社陷被拆噩运(图)——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万言书》难阻晋察冀画报社陷被拆噩运(图)
2010年04月12日 13:08 来源:长城网-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仍然保留完整的晋察冀画报社,这座记录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不知何时也会在夜晚静悄悄的消失掉。刘雅静 摄
    门前是解放区三大摄影家吴印咸、沙飞和石少华唯一一起合影的地方。(翻拍)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9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标志性建筑大铁桥被拆除。2007年,晋察冀日报社旧址因城建被拆除。张家口市堡子里一座建于辽金时期的雄伟的大佛寺于上世纪90年代被拆毁,建成一座小学。堡子里精美的万字会旧址被一单位拆毁盖了家属楼……这些记录着张家口历史文化的建筑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逐渐地被高楼大厦所淹没。

  古民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受漠视

  河北张家口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形成的历史城市,满蒙民居文化是城市不可缺失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黄旗院、红旗院、蒙古营等各处清遗址被拆除后,2010年3月底,明德北街西大院最后一些蒙满民居群落也被夷为平地。

  据多年倾力于保护张家口历史文化遗存的原桥东政协委员王广富介绍,这处民居群落源于历史上的“公房子”,是全国文保单位察哈尔督统府的附属建筑物,用于馆驿、客堂、置办、官员、眷属、兵丁侍役等人的居所。其中的8号院曾是乌兰夫的故居。

  乌兰夫同志是蒙古族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是党在蒙古地区开展工作和蒙古人民寻求解放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卓越领导人,他长期从事秘密工作和武装斗争,担任中央领导和蒙古地区领导工作,是生活和战斗在草原上的传奇人物。

  1945年8月,日伪投降,张家口首次解放,乌兰夫同志在张家口组建内蒙古自治区运动委员会,1949年2月,乌兰夫同志率内蒙古政府机关由东北解放区再次进驻张家口,成立了内蒙古人民自治区政府,省府进驻察哈尔督统府办公,乌兰夫官邸设在附近的西大院8号院,1952年,内蒙古自治政府迁驻呼和浩特市。

  据王广富查看文献及多年寻访,他确认明德北街观音堂西大院8号院(原为6号院)为乌兰夫故居。据西大院老住户王万平(1949年生)及其母杨氏(85岁)见证,8号院原为蒙疆政府李守信故居,李的卫兵被人打伤,半夜出动军警入户搜查,居民印象最深。乌兰夫入住后,在门口新盖了平顶房为车库。乌兰夫乘坐兰色铁皮轿车,车门木制,非常合缝。司机身材较矮、面黑、鼻和脸上部微麻,待人慈善。一次瓦盆窑一个卖瓦盆的小贩在附近发作羊角疯,司机给了他一万元(即一元)。据现在尚未搬迁的老人回忆,乌兰夫官邸设两道岗哨,由蒙古兵守卫,毡靴(毡疙瘩)、皮袄,皮帽,持三八长枪,附近行人出入要受盘查。门卫是手枪兵。

  据文献记载,8号院是连环院,主院带长廊、后门与北礼拜寺巷贯通,居民分住后,筑墙分为几处院落,是典型的清代住宅建筑。2006年被河北广立公司拆毁,仅存门楼、照壁、外院排房,内宅地基。如今成为一块突兀的平地。这既是一处重要的名人故居,也是蒙汉人民革命和友谊的历史见证。

  王广富说,他们在2007年曾呈上《万言书》给市政府,建议迅速拯救此处文化遗址。根据《文物保护法》、河北省政府执行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古代、近代、当代历史名人故居、重要事件场所应为文化遗址,当受法律保护。原本建议将此处遗址留存,可联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修葺和恢复此处遗址,开辟为纪念馆或文化站。可现在一切为时已晚。

  采访中,仍在西大院居住没有拆迁的居民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推土车、铲车就又开始工作了,当年被拆剩下的8号院一夜之间就没了。他们说,铲车总是晚上或者吃饭时间来拆除房屋,每次就几分钟,等大家听到赶出去的时候,车早走了。一位居民指着 8号院右前方的一座拆除一半的建筑告诉记者:“听老人们说,这个房子过去也是清朝的官员住过的,拿过朝廷的俸禄。”记者走进观察这座老房子,发现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一间房,院墙、门庭全都被拆除了,而仅存的房子顶部的雕花确实很精美。据王广富介绍,这是西大院18号院,是一处二进院,原本是一处形制独特,保留完好、精美的清代满民居。

  晋察冀画报社也面临被拆噩运

  继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晋察冀日报为人民日报前身,晋察冀日报社曾首次出版了《毛泽东选集》和《论联合政府》)、西北农工兵代表大会旧址(据考证,1925年,李大钊在此被选为农工兵大同盟书记。同年,内蒙古人民党成立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乌兰夫等人出席了会议。)等著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迹相继被拆除之后,日前,位于张家口市解放街内的晋察冀画报社 (曾是解放军画报社的前身)旧址也面临被拆除的噩运。

  4月9日,记者来到晋察冀画报社旧址。这是一个二层小楼,为回廊四合院建筑,如今是一家旅馆,因为拆迁,已经停止营业了,只留下一名工作人员。得到同意,记者进入楼内,一幅大型的书画牌匾摆放在一进门处,室内结构保存基本完整,除一楼铺设了地板砖外,楼梯和二楼都还是原有的木地板,楼间扶手也都是红漆木质。据相关资料记载,《晋察冀画报》临街二层小楼一楼东西各两间办公室,二楼共有5间办公室。东、北、西17间平房为暗室、制版、排版、放样、校对等工作室。画报社院西的几排平房,为印刷车间。整个建筑布局集采访、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

  《晋察冀画报》是今《解放军画报》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以及解放军创办的第一个画报刊物,晋察冀画报社在中国革命文化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延安《解放日报》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人沙飞和中国著名摄影大师石少华,分别任画报社的正、副社长。毛泽东曾称赞说:“你们把战争年代的底片、珍贵的文物资料保存下来是一大贡献。” 目前,张家口市留存下来的大量革命年代的珍贵照片资料,大部分都出自该画报社。建国以后,《平凡的足迹》和《历程》两部纪录片中也有晋察冀画报社的发展历程。而这里也是解放区三大摄影家吴印咸、沙飞和石少华唯一一起合影的地方。

  据了解,晋察冀画报社自2007年就被列入拆迁的行列,可能也是受到《万言书》的影响被留存至今,可现在却再次面临被拆除的境况。得知消息后的王广富找过房管部门,房管部门以“没有游览价值”等各种理由阐述了拆除画报社的原因。

  对此,王广富不能认同,他说,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包括很多,诸如历史价值:由于每一处遗存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由人类创造或创作的,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民俗、信仰、观念,甚至中外关系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再有艺术价值:中国历史文化遗存富有艺术形象和表现力,都体现了功能、结构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其艺术价值可以体现在造型、制作工艺和彩色的运用等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点,给后人以美的感受。还有科学价值:在众多的遗存中,充分表明了古建筑的科学性。所有的遗存都能反映自身时代的科技水平,在力学、数学等多个领域能给现代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古人在这些方面的成就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于我们具有科学价值。

  王广福对记者说,对于张家口市革命年代留存下来的珍贵遗存,其现状就是“没有保护”,且这些历史遗存大部分都没有申请文保。他说,这些留存下来的革命遗迹大多在产权单位自拆及改建时被拆除了,诸如冯玉祥西北边防督办室、晋察冀日报社旧址、西北农工兵代表大会旧址等等,都已经销声匿迹。

  看着一处处革命遗址被拆除,他非常痛心:“这些革命遗址的拆毁不仅仅对张家口来说是损失,对于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同样也是重大的损失。”他真希望革命遗址能够原地保留,甚至出此下策将其封存保留重建。(记者 刘雅静)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