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将10箱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调查资料无偿捐赠给重庆。
1915年,伊莎白生于中国成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她与丈夫参与创办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拓荒人,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作出杰出贡献。
1940年,刚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硕士毕业的伊莎白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等人在重庆璧山发起了一场乡村建设运动。投身其中的伊莎白的主要任务是和同事一起在重庆璧山进行逐户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她参与创办了妇女识字班,组建食盐合作社,帮助贫困民众,同时对当地1500户人家开展挨家挨户的田野调查。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潘家恩与伊莎白有过多次接触。据他介绍,伊莎白这次捐赠给重庆的10箱历史资料非常珍贵,这些资料是20世纪40年代伊莎白在重庆璧山调查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农村的经济、教育、性别关系、乡村建设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同期】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潘家恩
那么我们这批档案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前后10箱各种各样的一些原始资料和当年伊莎白先生调研兴隆场的时候的一些资料,那么我们也觉得是非常有价值。对于我们理解(了解)(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璧山作为中国重要的抗战大后方,那个时候的整体社会状况,那个时候的人文、经济方方面面都有非常大的价值。
【解说】1981年,伊莎白退休以后,她6次重返重庆璧山体验生活,收集资料,继续开展社会调查,与当地民众结下深厚友谊。她还向重庆璧山区大兴镇中小学捐赠图书,并设立“伊莎白·柯临清助学基金”,长期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并与他们保持通信。
2013年,伊莎白与合作者俞锡玑根据当年在重庆璧山撰写的调查资料整理出版《兴隆场》一书。《兴隆场》是社会人类学历史上第一部由西方女性及其中国合作者完成的逐户采访式的社区调查。该书细腻、翔实地记录了抗战大后方的大量日常生活细节,内容涉及当地社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风俗以及乡村建设实验等方方面面,被认为是社会学、人类学、乡村建设运动史的必读之作。
简易 肖江川 重庆报道
责任编辑:【陶光雄】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