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6日 20:29 来源:雷竟技平台
【解说】身着一套深色西装外套,顶着略带潦草的经典发型,刚一出场便引得满堂的欢呼和掌声。日前,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现身香港书展,与上万名到场观众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文学自由谈"的分享会。
【解说】三个多小时的分享会中,余华分享了《活着》《兄弟》《文城》等多部热门作品的创作历程,与读者畅谈包括小说的语言风格、角色、情节设置考虑等种种细节。作为当下华语文学圈最畅销的严肃文学小说之一,由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活着》自首次在《收获》杂志上发表至今的30多年,打动无数读者。这部作品的成功,除故事情节令人震撼外,也得益于其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
【同期】中国当代作家 余华
《活着》的语言是最朴实的。为什么它要朴实呢?就比喻那个月光下的道路,我用一种偷换概念方式,就说它像是一条河流一样,泛着苍白的光芒,诸如此类这样的。但类似这样的比喻用在一个刚刚失去自己儿子的一个父亲的心情,又把儿子刚刚埋下来以后,这个比喻是不负责任的,是不恰当的。然后一直寻找意象,后来找到"盐"的意象,因为盐是白色的,而且盐对一个农民来说,他肯定是很熟悉的。另外,盐和伤口的关系大家也是知道的。所以当福贵把儿子埋了以后,他再看那条儿子每天都要往县城学校跑的那条小路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写一个。所以最后就是,月光照的那条通往城里的小路,洒满了盐,月光照下来像是洒满了盐一样,对这种感觉,然后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个准确的一个比喻。
【解说】余华是一位善于描写苦难的作家,苦难经他之笔渲染更显真实而鲜活,悲怆又无奈。在他看来,困难中是蕴含幸福的,正如《活着》中的福贵在历经苦难和死亡后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对生命愈发尊重与珍惜,隐忍顽强地活着,最终实现了对苦难的超越。但回归到现实生活,余华并不鼓励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去经历苦难,当下社会中不少励志"鸡汤"于他而言并不真实。
【同期】中国当代作家 余华
当你面对苦难的时候,其实里面是有幸福的。但是能避开就避开,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去经历苦难。太多的人经历了苦难之后,依然没有成功。现在这个世界最多就是"鸡汤",但又喝不着,是假的。
【解说】在不少读者心目中,余华说话幽默风趣,金句频出,是个不折不扣的"段子手"。他曾参与的讲座、接受的采访经网友的二次剪辑在网络和社交平台频频"出圈"、广为传播,这也让余华多了一个"网红"身份,更被年轻读者冠以"文化圈顶流"的名号。对于时不时在网络走红的各类头衔昵称,余华照单全收,他感慨时下新媒体的发达,亦乐见文化通过多元途径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期】中国当代作家 余华
我这两年确实感受到,怎么上街被人认出来了,以前认不出来的,就是视频太多了。现在我儿子已经不愿意跟我一起出去吃饭了,这是我比较苦恼的一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只要你一两年不接受采访你就在媒体上消失了,现在因为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一个视频的时代,你哪怕两三年不再出现,旧的视频他们会不断地翻新。后来我的学生他们给我发过来,说还有"余华厂牌",就我(成为)说唱歌手了,做得还挺好的你别说。后来(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把我跟一条狗(放)在一起,(说我是)"潦草小狗",假如我不是在北师大当老师的话,我都不知道,我的那些学生们天天看这个,然后发给我,我觉得很好,我觉得很可爱,所以我现在发型变了,看他们怎么办。
【解说】在读者答问环节,余华对提问来者不拒,侃侃而谈。当谈及对近年被广泛关注的人工智能的看法时,余华表示,对自身命运的不可知是人类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希望。
【同期】中国当代作家 余华
我绝对不会用AI(人工智能)去创作,我想它会把我带向黑暗的。AI可能能够表现出我们已知的所有的,但是它无法表现出我们未知的(内容),人的看法不是命运的看法,一个人的命运是怎么样,AI是无法来决定的。ChatGPT根本不知道你的命运,你下一步会怎么样。所以我们唯一还能够保留我们自己的就是我们对自己命运的不可知,这是AI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就还觉得我们还有希望。
【解说】在四十载的文学生涯中,余华多次被推上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当被问及是否对获奖有所期待时,余华直言,自己能做的是把作品写好,得到读者认可,至于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情,便不会再考虑。
【现场声】
余华老师好,您对诺贝尔文学奖有过期盼吗?谢谢。
【同期】中国当代作家 余华
因为我写作已经写了有40年了,我自己心里已经很清楚,就是当我不能把握的事情,想都不要去想。就是如何写好一部小说,如何把它写得更好,这是我所能把握的,当这本书出版以后,能否受到读者的喜爱,能否获奖,这根本是我做不到的。我也不可能为了获奖给某一个评委打电话,况且我也不会说外国话。
范思忆 李拉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