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宜昌遭遇十年一遇三季连旱 科技抗旱成亮点

2011年05月17日 18: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宜昌5月17日电 题:宜昌遭遇十年一遇三季连旱 科技抗旱成亮点

  记者 刘良伟 郭晓莹

  去年秋末以来,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遭遇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10年来少见。干旱造成局部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春耕春播受到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3.4亿元。

  灾害发生以来,宜昌市紧紧围绕抗大旱、抢农时、保春播、夺丰收的目标,全力推进科学抗旱,强化科技手段,灾害造成的损失被降至最低,成为湖北省的抗旱亮点。

  当地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受旱地区,指导农民做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努力减少损失;积极抓好春玉米、水稻等大春作物抗旱抢种、抢插,扩大播种面积。通过科学调度,强化科技手段,春播取得了明显成效,农田受害面积比历年干旱高峰期还少,早稻栽插面积不减反增,中稻旱育秧率达100%。

  同时,各地充分利用天河水窖、抗旱水池蓄水保水,并运用集雨灌溉节水工艺、微润灌技术等科学灌溉,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情。目前,全市春播玉米142万亩基本结束;计划播种棉花32.5万亩,全部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已移栽28.7万亩;油菜139.44万亩已收获40万亩,小麦已进入收获期。

  此外,各地组织农机农技服务队,对已播的早稻、中稻、玉米、棉花以及桔园、茶园进行追肥提苗、防控病虫、科学灌溉,重点加大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力度,做到“见一点,打一片”,防止灾后连灾,并因地制宜为群众制定“水改旱”方案,并多方开辟抗旱水源,扩大灌溉面积,确保农业生产不受影响。

  宜昌地形结构复杂,既有山区,又有丘陵,既有坝区,又有库区,对此,各县市区因地制宜,进行科学抗旱,凸显出各自的抗旱亮点。

  在三峡库区秭归县和远安县,两地利用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机遇,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秭归县采取补助材料款的方式,广泛发动农民“分户建池,田间蓄水”,在山区形成小型灌区。目前,当地已建成5万余口灌溉小水池,可有效解决近10万亩的农作物抗旱问题。

  秭归县还是全国柑橘种植大县,该县水利局在桔园里推广微润灌技术,用最少的水,最省的人力,达到最好的灌溉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抗旱效益。

  远安县则从去年冬天开始改造部分渠道,新建一批渠道建筑物,整治堰塘,整修泵站,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配套齐全的农田灌排网络体系。

  在三峡坝区夷陵区,当地以防汛抗旱保障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事关民生的水利工程项目,大大提高了抗灾能力。旱情发生以来,当地采取灌区调水、水库放水、河道、山洪沟引水、泵站抽水等多项措施,共调度抗旱水源500多万立方米,抗旱浇灌面积达10.5万亩。

  记者从宜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截至目前,宜昌市共组织1800多个工作组、5000多名干部和400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抗旱第一线组织抗旱救灾,投入抗旱群众22万人,抗旱资金8000多万元,送水车15000辆次,开启机电井7000眼,泵站570处,投入各类抗旱设备12万套。(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