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南宁市加强地震立体监测 每个县区建应急避难所

2011年06月30日 14: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南宁6月30日电(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广西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30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为适应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要求,提升抗御地震灾害综合能力,南宁市将加快推进防震减灾中心和地震立体监测系统建设,每个县区都将建成1个可容纳10万人左右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蒋维松说,防震减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南宁市防震减灾中心是“十二五”期间南宁市防震减灾重点项目,该项目建设用地18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487万元人民币,目前已完成前期征地工作。

  他介绍,为进一步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今年南宁市将对现有遥测台、微观前兆台设备进行更新,对观测环境进行改善,年内投入专项经费,选择24个动物宏观观测点安装“全球眼”。“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将改造5个测震台,增建一个大型水库测震台,2个前兆台,建设强震台12个,增建群测群防网点51个,逐步安装“全球眼”。

  今年5月8日,南宁市正式启用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这个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应急避难所建设可容纳20万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可容纳人数最多的应急避难场所。该场所具备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装置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完整网络。一旦重大灾害发生,附近居民可实施快速疏散、安置并保证其基本生活,其服务半径为2公里。

  蒋维松说,南宁市将依据“平时与震时、休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参照南宁市南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模式,结合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广场、学校运动场的新建、重建或改建,加快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三年内,南宁市每个县区都将建设1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建成37座设施齐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此外,南宁还将加大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继续加大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推进力度,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升社会防灾意识。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庄百万】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