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7月25日电(黄艳梅 黎金球 张林忠)广西南宁市扶贫办25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今年南宁市所辖上林、横县、宾阳等县区贫困村已完成3000亩桑菇配套示范基地的种植任务,贫困农户进行“桑-蚕-菇”配套种植,一亩年收入在8560至11400元人民币,比传统“桑-蚕”模式每亩增收4000元。
南宁市扶贫办官员说,今年南宁市财政专门安排800万元在辖区贫困县建立中药材和百香果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通过实施异地产业扶贫模式,扶持贫困农户1.3万户以上,实现单项年户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受益贫困近4万人。
隆安县城厢镇小林村是南宁产业化扶贫的受益村之一。该村村民叶祯集去年试种了百香果13亩,当年亩产800斤,每亩收入720元。同时间种花生和玉米,每亩单项收入1000元。两项合计,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600元,13亩地纯收入7800元。他说,今年百香果已进入旺收期,已采收了6批,预计亩产达1500至2500公斤,每亩可收入3200至4000元,纯利润每亩达2800至3600元。
在南宁隆安县城厢镇良一村利丁屯,当地农户在政府引导下发展养殖项目。贫困户周智开说,今年养猪有赚头,一头猪苗养5-6个月就可出栏,每头在200斤以上,按当前市场毛猪收购价每市斤9-10元算,每头猪出栏可收入2000多元,除去60%的养殖成本,纯收入达800元。“我家通过养猪收益,添购了洗衣机、冰箱、电磁炉等家用电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周智开说。
据悉,南宁市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所辖的马山县、隆安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不少贫困村屯深处大石山区,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产业面临很大困难,而另一些贫困村由于采取“撒胡椒面”式的做法,产业开发零星分散,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南宁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贫困县探索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财政扶贫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异地产业扶贫”路子,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得实惠。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