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太原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守望老城50年

2011年11月02日 23: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太原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守望老城50年
店里没有客人的时候,武占梅静静地坐着,守候着她的老店。 张云 摄
华义美发厅矗立在街角半个世纪,见证了太原老城的变迁。 张云 摄
武占梅用自己调制的剃须膏为客人剃须。   张云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太原11月2日电 题:太原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守望老城50年

  作者 李新锁

  2日上午,太原市五一路南肖墙路口华义美发厅内,60岁的武占梅细致地为顾客剪发、刮脸、掏耳。窗外,高档写字楼、连锁店和简朴的“华义”对比鲜明。自1958年起,华义美发厅陪伴太原老城半个世纪,成为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

  早8点,晨光熹微,武占梅和李世敏依次打开门窗、整理桌椅、添加热水,等待第一位顾客的到来。自1958年开业至今,“华义美发厅”始终恪守早八点到晚八点的作息时间。“每年的休息时间就是初一到初五”。

  手艺地道获认可 祖孙三代成“粉丝”

  1978年,武占梅进入华义美发厅。当时,店内有理发师傅9人,因为地段好,手艺地道,顾客盈门。30年后,武占梅和李世敏成了华义的全部,依靠口碑和字号,“华义”仍颇受欢迎,甚至有人穿越半个城市,专程前来“享受”。

  记者采访时,恰逢一位老顾客在店内理发,“我孙子三岁的时候,我带着他去理发,换了好几家美发厅,都理不好,后来找到‘华义’,一次就把我孙子理得服服帖帖。从那以后,孙子也了这家店的常客”,老先生说,现在,孙子都17岁了, 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我们一家三代都成了这儿的老顾客。

  “现在,掏耳、打眼这些技术基本已经绝迹,美发学校教学徒都是理论多,实践少,更不用说练基本功了”,说起过往和手艺,武占梅眼睛里放光,“当初,我当学徒时,第一课就是‘练手腕’。一手拿梳子,一手拿推子,悬空架着,来回摇摆手腕,体会均匀用力,一练就是两个多小时”。

  说话间,武占梅找了些肥皂块,加上热水,放在火上熬了起来。“给客人剃须都用自己配制的剃须膏,用现在市面上的剃须膏,总剃不干净”。

  多年来,武占梅一直恪守实在、坦诚的做人原则。30年来,“‘华义’基本没装修过,主要是考虑顾客消费能力”。对我们来说,用地道的手艺给顾客做好服务最重要。

  50年坚守老城 繁华中不改本色

  据了解,最初,在太原北城,包括华义美发厅在内的华祥工贸服务总站分布有十几家理发店。后来,伴随着美容美发厅的兴起,有的店经营不善,有的店转行另谋它途。经过半个世纪的变迁,如今,“硕果仅存”的只有华义。

  如今,在华义美发厅内,时光似乎定格在过去。

  1958年的理发椅,1978年的制服,“万里牌”吹风机,这里的很多物件都比“80后”年长许多。

  在高档写字楼、华丽连锁店的包围中,华义美发厅显得有些灰头土脸,甚至有些寒酸。老式钢丝防盗窗、旧式门框、长条木凳在“华义”服役了数十年。

  每天中午,武占梅的午饭都在店内解决。没有顾客的时候,武占梅会和来串门的邻居天南海北地聊天。

  30年来,武占梅已经习惯,并且享受着这种生活。因此,退休后,武占梅又接受返聘,重新拿起手中的剪刀。“每天忙忙碌碌,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好。给顾客剪完头发,顾客说一句‘谢谢’,我都能高兴半天。关键是我喜欢这份工作,从来没觉得厌烦”,武占梅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一直为顾客服务。直到干不动的那天”。

  晚上8点,忙碌了一天的武占梅收拾好桌椅,整理好理发工具,关上钢丝门窗,在一片灯火辉煌中踏上回家的路。(完)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