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贵州“阳光工程”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

2011年12月05日 2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遵义12月5日电(记者 张伟)“如果人生可以从头再来,我再也不会走这条路!”有着5年吸毒史的老李彻底摆脱毒瘾时,面对遵义市汇川社区禁毒委的工作人员痛哭不已。

  1968年出生的老李,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1991年开始吸毒的老李让这个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从1991年至1996年老李被三次强制戒毒。老李的母亲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不清楚他为什么吸毒,那时候真的很痛苦!”汇川社区禁毒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记得他的母亲说,‘我们的眼泪都已经哭干!’”那时老李11岁的孩子在小朋友面前也受尽委屈,再也不想跟父母相认。

  “像老李这样的例子,在汇川区汇川社区就有25人,年龄都已经在30岁至40岁之间。”遵义市汇川区禁毒委工作人员冉隆萍告诉记者,“在社区戒毒工作帮扶小组、禁毒志愿者的帮助下,已有9人康复,其中6个人恢复不错,现在每个月都至少保证一次联系。”

  在贵州,像老李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记者从贵州省禁毒办公室了解到,截止到2011年9月,贵州省网上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为111155人,排全国第六位,贵州全省吸毒人员千人以上的县(市区)达到31个。

  戒毒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如何帮助他们不被社会歧视,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了新的问题。

  冉隆萍说:“对于吸毒者来说,克服的不仅是身体毒瘾,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自卑。”为了帮助吸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冉隆萍和她的同事们招募大量志愿者并开设心理咨询室,建立网上交流群对戒毒人员进行疏导。此外,还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筹建社区戒毒、刑满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为他们提供一个过渡性安置平台。

  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崔亚东说,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之后,如果无安身立命之地,无业可就、无事可干、无事生非,就会人回到了社会却无法融入社会。因此,就业问题是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高、巩固戒断率低、管理控制难这三大难题的前提和重中之重。

  “帮教基地将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以就业安置为核心,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阳光工程新模式。”冉隆萍说。贵州省禁毒办工作人员表示, “阳光工程”新模式,这是贵州结合自身实际,创造以“就业安置”为核心,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贵州打造了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阳光企业”、“阳光家园”,最大限度地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

  据介绍,截止目前,贵州已建成“阳光企业”、“阳光家园”14个,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844人,安置戒毒、康复人员3925人。获得汇川区禁毒委推荐到“阳光企业”就业资格的老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能参加工作就代表着社会重新接纳了我们!”(完)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