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2月6日电(莫非 廖宴思)近十年来,广东将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来部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完善。12月6日,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在广州听取了广东省文化厅、财政厅等有关文化建设的专题汇报后提出了众多意见和建议。其中,不少人大代表把问题集中在“软件”建设上。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介绍,虽然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效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公共文化总体投入不能满足文化需求、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等。
据悉,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投入250亿元以上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等文化强省建设项目,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从2011年起全省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以上。
对此,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提出,文化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基础环节,应抓跟群众,让老百姓参与。文化是手段,要寓教于乐,目的是让人们对文化接受和有认同感。她建议文化绩效的考核应该与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
她说:“广东有很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文化底蕴,但是挖掘和宣传不够,应该立足和发展本土文化,增强认同感和熟悉度。例如发展粤语文化,而现在很多演出市场都注重吸收外来文化,失去了广东的文化特性,同时让很多老百姓在认同上有难度。”
广东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倪惠英直言,目前广东的文化服务相对欠缺,文化市场出现“台上振兴台下冷清”的现象。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和剧场等都发展迅速。但是,因为观众培养、市场培养严重落后,导致广州众多的省市级文化艺术团体的演出状况不如人意,上座率很低,让人担忧。
倪惠英说:“文化艺术人才需要培养,文化观众同样需要培养。香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从娃娃抓起,广东应该学习。建议广东出台一个完善的文化教育大纲,培养学生艺术文化修养,文化厅和教育部门可联合起来,将文化艺术作为硬性的常态式的教育来进行。”
广东省地税局局长王南健强调,文化建设需要软硬结合,要防止重硬件轻软件,要提高文化艺术的创作水平和公民的自身素养。他举例,国外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全面健身广场,但是国外的全民健身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原因是中国人的健身意识比较低。所以公民的自身意识和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广东从2007年开始启动农家书屋工程,确实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但是真正自觉去看书的农民很少,原因是缺少农民喜闻乐见的书籍和内容,所以要抓好创作角度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他说:“作为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文艺创作上,广东在这方面如果不突破,只能算得上文化大省,不能成为强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