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阿坝县12月11日电 题:阿坝纪行之六:桑木周“十年建一屋” “牧民定居”计划圆梦
作者 刘贤
65岁的桑木周皮肤黝黑,精神不错,坐在正装修的二楼客厅里,看着自己设计的内饰说:“建这个房子是我最大的愿望。从2001年起已经花了10年时间。”
桑木周一家六口现住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查理乡然木多村的集中居住点。初冬季节,村子旁的山丘草黄了,树林墨绿,林下有些许积雪。村里民房独立成栋,水泥路相接。
桑木周家半农半牧,有一亩七分土地和一些牲畜,每年夏季(5月到9月)放牧和挖虫草、贝母等药材时住帐篷,其他时间住房子。
桑木周说,此前住在河坝边,“房子烂得很,吃水,走路不方便”,亲戚也住得分散,去耍(指消闲娱乐)一下都要走很久。2001年,听说政府划定一片区域作为集中居住地,要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桑木周就决定搬过来。
阿坝县地区的藏族民房以土房为主,一般二到三层,多以黄土筑墙,下宽上窄。2001年,桑木周在新址打好了土墙,却因为没钱买木材而无力装修。
“我们只能把房子一层加个‘盖子’,将就住着。”桑木周说,如果没有“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当时根本没想过能建成现在这样大的房子。
2009年5月,桑木周在村里听说“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即四川省通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公共财政支持、牧民群众自建”,在2012年基本解决未定居牧民群众和仅有简陋固定居所牧民群众的定居问题,让他们更好地享受到公共服务,结束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方式,过上安稳、富裕、幸福的生活。
桑木周说,政府给了3万元人民币的贴息贷款(政府贴息,民众5年内只需还3万元本金)、一次性发放1.3万元新建房屋补助和0.7万元的产业补助(按户口人数计算补助标准,桑木周家当时户口上3人),还统一组运仅售市场价一半的木材。桑木周终于下定决心继续建房。
当记者问及桑木周家的经济状况时,他比划着说在当地属中等水平。桑木周对房子的用料、做工一点都不含糊,为此还卖了20多头牦牛,让儿子和儿媳开拖拉机赚钱,自己和老伴儿有政府给的大骨节病补贴(藏区一种常见的地方病)和低保费,每月共240元,不用再劳动。一家人彻底告别了游牧生活。
据该村会计三木丹介绍,然木多村是大骨节病村,也是扶贫村,145户,768人。现在只剩50多户还在继续放牧。其余家庭因为“放牧夏冬不得闲,太辛苦又没什么赚头,不像打工只忙春夏秋,收入还更好”,所以都愿意定居下来,不再放牧了。
走进桑木周家的院子,左边墙壁堆着整齐的木头,右边停着一辆拖拉机,一楼是厨房和卧室,爬上二楼,扑鼻而来的是木头香味,两间屋从地板到天花板都用木头包裹,三面墙做成了各式壁柜,雕着镂空花纹,镶嵌形状各异的玻璃,而右边墙壁做成了一整排玻璃窗户。桑木周说,以前的房子四面都是墙,采光不好。现在整个内饰就差一面墙包上木头就完工了。
桑木周面露些许骄傲地表示,这些装饰都是他自己设计的,为此还到处调查了邻居的房子。他说:“等装修好了,就可以坐在里面慢慢耍。我虽然已经老了,但给子女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也心满意足了。”
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四川已累计完成牧民定居房建设6.8万多户,两年共开工定居点915个,建成747个,建成村民活动中心504个;连接公路、点内公路、供水管网、水源点、垃圾收集点、输电线路、太阳能发电设备、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移动通讯发射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