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 大课堂
——来自“走转改”一线的报告
2011年10月中旬,求是杂志社组织24名年轻编辑记者赴陕西延安革命老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大家仿佛走进别开生面的大课堂,深情拥抱革命圣地,接受延安精神洗礼;悉心感受延安新闻精神,体验光荣革命传统;虚心向社会实践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深入老区农村,亲身感受革命老区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沧桑巨变和风土人情,思绪在感动中起伏,思考在震撼中深化。
感受老区:山清水秀变化大
10月13日,刚刚经受延安精神的洗礼,带着了解老区发展的真诚愿望,全体同志分成三个小组奔赴富县茶坊镇榆林桥村、羊泉镇东里村、直罗镇南家湾村,分散居住在11个农户中。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心安排下,同志们一面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面抓紧时间采访、写作,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围绕市场调结构,多业并举富茶坊。茶坊镇距县城仅2.5公里,已与县城融为一体。由于川多塬少,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富县多数地区选择的苹果种植,村民增收必须因地制宜、多业并举。城郊村主要发展二、三产业,川道村大力推广烟草种植和大棚蔬菜。该镇是富县这个“苹果”大县中的“蔬菜”强镇,现有大棚1017个,几乎一村一品:榆林桥村主要种植西红柿;新民村种植收益更大的蘑菇;王家塬村种植苹果。靠近城郊的史家坪村主要靠发展二、三产业。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115元。
品牌产业作支撑,循环经济兴羊泉。羊泉镇地处中指塬面,是世界上数得着的优质苹果产区之一。苹果是其支柱产业,种植面积4.5万亩,挂果4.2万亩。通过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链衔接,使苹果种植、生猪养殖、沼能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苹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市场美誉度和附加值,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723元。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山坡、红通通的苹果、热腾腾的生产和生活”,羊泉镇就这样鲜活地留在了同志们的心中、笔端和镜头里。
科学发展结硕果,党的政策富直罗。千年古镇直罗镇直到民国初年,还是“白骨露于野,百里无鸡鸣”的荒芜之地。1935年11月,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党的十六大以来,直罗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松苗、烤烟等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业,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绝大多数农民住上了瓦房,有的还过上了“楼上楼下,手机电话”的现代化生活。站在北山上极目远眺,四面青山,郁郁葱葱,清澈的葫芦河,蜿蜒东流,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般的美丽画卷。
来延安前,许多同志对陕北老区的印象还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羊群、窑洞和头扎白羊肚手巾的农民组成的画面。然而,眼前初秋的陕北,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山间小溪流水潺潺。新入社的同志感慨道:“看着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树,谁能相信这是黄土高原呢!看来我们以前学的地理教科书该改改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