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化“进程农民失地问题引热议 政协委员表担忧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
![贵州”三化“进程农民失地问题引热议政协委员表担忧](http://image1.chinanews.com.cn/upload/2012/120110/1201100005.jpg)
中新网贵阳1月10日电 (记者 张伟)“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支撑着东部省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东部发达省区一个季度的GDP(生产总值)增长就高于贵州1年的总值,而给贵州这个能源大省留下的却是环境治理、失地农民安置以及资源的逐步枯竭。”贵州政协十届委员齐新潮在正在举行的贵州省“两会”上,对贵州发展进程中引发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民失地问题表示担忧。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十二五”开局以来,贵州结合自身实际,推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突出成效。“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要同现阶段的社会条件、人口状况、资源状况、产业状况相适应,否则会产生大量失地农民。”齐新潮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齐新潮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城关镇为例说,常住人口仅9万余人的县城,因“三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达1万余人。“失地农民在失地之前每人有0.8亩土地,这0.8亩土地对他们来说就是身家性命。”齐新潮说,“虽然他们钱不多,但挺幸福的。因为这0.8亩地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可保衣食无忧,所以他们的欠税不多,幸福指数比较高。”
作为能源产业大区的毕节市,相继建成投产金沙、黔西、纳雍、大方等水、火电厂,每年发电量达400多亿度,多数输送至东部发达地区。电厂建成之后,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但同时失地农民也随之出现。“2006年,落户金沙县的黔北电厂建成投产后,并没有让失地农民分享到经济增长的‘蛋糕’,当地农村信用社有外出打工户的存款20多万元,贷款却高达60余万元,大多数家庭都为生活、为看病而不得不贷款,失地农民的生计成了问题。”齐新潮对记者说。
种田无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等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导致社会管理难度加大。“黔北电厂建成后,发生多起事件,其中52%直接涉及失地农民。”齐新潮告诉记者,“对于失地农民,当地政府从补贴、就业培训上给予支持倾斜,但收效不大。政府也想打造一些输血、造血的功能和机制,但是受经费等诸多条件有限,力不从心。”
作为十届政协委员的“提案大户”,已提交几十项提案的齐新潮建议,贵州在“三化”发展中可参照浙江乌镇,按照市场化运作完善失地农民的保障制度,并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民积累资金,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消除就业障碍。
“寸土寸金的土地,是贵州的宝贝。希望贵州在推进’三化‘进程中,千万不要有所偏废,看重工业,忽略农业,看重城市,忽略农民。农民失地问题,就是‘三农’问题,政府要实实在在的为农民考虑。”齐新潮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