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孤儿弃“讨”惠州从商记
中新社惠州1月22日电 题:孤儿弃“讨”惠州从商记
中新社记者 宋秀杰
“大年”二十九(22日)的早上,虽然天气有点寒冷,但“王拐子”依然在广东著名的侨乡惠州市的道教圣地元妙观大门口摆起了地摊,开始一天的榨甘蔗汁生意。
有很多常来上香的香客都认识他,知道他以前是个“乞讨”的,想多给他几元钱,可都被他拒绝了。
他说,现在已经不再乞讨了,今后要自食其力地生活。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仍有很多熟悉他的人买他的甘蔗汁,来“变向”地帮助他。
漫漫人生“乞讨”路
他说,他是在河北保定市孤儿院长长大的孤儿,因左腿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在两岁时父母丢弃到保定火车站。他不知道父母是谁,别人都习惯地叫他“王拐子”。
他说,他是在1970年大年三十那一天被保定市孤儿院收养的,从此他就把这一天当成了自己的生日。
6岁的时候,他从孤儿院跑了出来,走上了乞讨的漫漫人生之路。
他骄傲地说,多年来,自已除了没有在港澳台和西藏“乞讨”过以外,几乎全国都跑遍,并且还去了不少大城市和名刹古观,算得上是“名讨”了。
2000年,他来到了广东惠州西湖岸边的元妙观。这一讨,他不走了,也成了惠州的“名讨”,不但有很多常来元妙观上香的香客认识他,而且还有不少元妙观周边的居民也认识他。
要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在他的记忆里,乞讨也是很辛苦的,不但要天天露宿街头和看别人的脸色,而且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他说,惠州这个城市很美丽,老百姓也很友好,他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救济和帮助,从没有人歧视过他。
2007年5月1日,也就是国际劳动节这一天,他决定弃“讨”从商,用“乞讨”积攒下来的6300元人民币,买了一部榨甘蔗的机器,买了一部电动三轮车,开始学着榨甘蔗汁。
他说,开始做生意也很艰难。后来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天能赚到50多元人民币。
今年春节,他又收购了3600斤甘蔗,准备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这几天在惠州市元妙观香客多的时候卖,他估计在春节这几天就能挣到7000多元人民币。
从这里出发寻找幸福
为了做生意和有一个固定的住处,他每月花250元在惠州市元妙观三村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
他说,他从小就是一个孤儿,到处乞讨,从来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今天才有了“家的感觉”。
昨天下午,他买了近100元的猪肉与蔬菜以及两瓶二锅头等年货,准备在今天下午早点收摊,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在惠州市元妙观经营香火生意的陈俊来先生见,证了“王拐子”弃“讨”从商的经过。他说,“王拐子”走上弃“讨”从商的事迹太感动人了。
但使“王拐子”感到遗憾的是,从小就从孤儿院逃了出来的他,至今没有户口,也享受不到河北省保定市和广东省惠州市残疾人的福利和低保。
他说,今天也是他42岁的生日,他要“从这里出发,寻找自己的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