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广东梅州客家老屋“仁寿楼”的守望者

2012年04月22日 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通讯:广东梅州客家老屋“仁寿楼”的守望者
广东梅州客家老屋“仁寿楼”。中新社发 杨草原 摄

  中新社梅州4月22日电 题:广东梅州客家老屋“仁寿楼”的守望者

  作者 杨草原 蔡欣欣 邓广敬

  广东梅州梅县松口镇铜琶村的梁爱芳老人一直守望自己的老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愿离开与她生活相伴半个多世纪的“仁寿楼”。梁爱芳老人守望老屋的故事让很多人感动,在当地被传为一段佳话。近日,中新社记者来到仁寿楼目睹此景并采访了这位可敬的老人。

  走进仁寿楼时,梁爱芳老人正在院里整理干柴,虽然没有事先预约,老人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说话时她满脸笑容,看得出老人的精神状态很好,身体也很硬朗。只是环顾四周,这座老屋的墙体都已斑驳脱落,偌大的仁寿楼里除了梁爱芳已无其他人居住。

  在老人的陪同下,记者在老屋里走了一圈。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仁寿楼”,与明朝落难太子朱慈烺使用的行宫“世德堂”毗邻,据说是供皇室内眷和守备武士居住而建的,历经近300多年的岁月。这座南北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房屋,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上百个房间。它的外形类似方形客家围龙屋,内部则被划分成一个个北方四合院式的单元结构,形成楼中有楼的格局。整个建筑对外成密封格局,前后各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楣上“仁寿楼”三个大字虽历经百年风雨,但字迹仍依稀可见。

  据梁爱芳老人介绍,她今年80岁了,在这个老屋里生活了近60年,她和丈夫有两子一女,他们都是在这间屋子里长大的,如今都已走出“围龙”。十多年前丈夫去世后,她就独自一人在这里生活。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广州,一个在铜琶村,期间两个儿子都要求她搬出老屋和他们一起居住,但都被她拒绝了。

  她告诉记者,老屋传承了几百年,如果没人看管,会很快坏掉的,再说自己在这里生活习惯了,对这里的一切都有了感情。“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屋子、家具虽然已经破旧了,但自己生活在这里觉得很充实。”老人说。

  从老屋的右侧门走入,映入眼帘的是一口水井,水很清澈,现在还在供屋外的居民饮用。老人告诉记者,这座老屋最多时住有几百人,洗衣、取水都要排队,后来人们陆陆续续搬了出去,屋子就越来越破。由于屋子规模大,翻修难度高,时间一长就逐渐成了危房。前几年在儿女的强烈要求下梁爱芳搬进新房,但她还是经常来老屋烧水及打扫房子,这也是老人大半辈子的生活方式。“如果身体状况允许,我会一直这样做下去。”老人坚定地说。

  松口镇的客家古民居大都建于清朝末年或是民国初年,在久经岁月和风雨沧桑后,它们已经变得残破不堪,一些老屋或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传承与保护先人留下的遗产,成为当地的一项重任。(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