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干部下基层“挂”改“任”干出实效
中新网六盘水5月8日电(王超)“以往干部下乡挂职,多任虚职,挂职时间短,对基层发展规划多为建议,而非决策,工作难落实。”贵州省六盘水市委组织部官员8日告诉记者,2010年起,六盘水市从市、县、乡三级机关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改 “挂职”为“任职”,看似一字之差,却改变了以往干部下基层“走过场,搞形式”的现象,取得实效。
自2010年起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展干部“联乡驻村”工作,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任期两年。选派干部积极为当地解决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帮助当地农民制定规划、协调项目、争取资金。
两年间,任职干部共征求意见建议1万多条,制定村级发展规划1000多个,争取各种项目2000多个,协调资金2亿多元,为农村修村级公路、建水池水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六盘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67元,增幅达到24.1%,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3.64比1,“十一五”以来首次降到4比1以下。
201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再从市、县、乡三级机关选派1207名干部到村任职。
据介绍,六盘水市变“挂职”为“任职”,规定选派驻村干部是中共党员的,要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非中共党员的,要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明确选派干部年度考核由乡镇党委负责,规定在基层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宣传表彰,并按照干部任用有关规定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负责任、效果不好的,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对考核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整,不再担任原职务,并不得安排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职务。
六盘水市市委书记王晓光告诉记者,干部“联乡驻村”变过去的“挂职”为现在的“任职”,明确提出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选派干部的基本任务,使选派干部工作起来有职责、有压力、有动力,激发了他们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完)